新浪江西 资讯

江西浮梁茶出口创新高

江西发布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十个集装箱、151吨茶叶、80万美元交易额——日前,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的厂房外,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将最后一批“昌南雨针”打包装箱。这批茶叶即将发往海外,刷新了经公桥镇茶叶出口的新纪录。

而这,只是浮梁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两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一片叶子为媒,在政策、品牌、科技与市场的多重奏中,让古老的浮梁茶焕发新生。

科技+人才:茶园里的“智慧革命”

市场的开拓,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和人才的战略储备。在合源春公司的5G智慧茶园里,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正在发生。埋设在土壤中的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湿度、温度、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空中,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动巡田,通过多光谱相机捕捉茶树的生长态势和健康状况。所有数据汇聚到云端,经过AI分析后,生成精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方案。

“以前种茶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看天吃饭。现在我们是‘数据说话’,精准决策。”技术员指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介绍,“比如,系统发现某块区域氮元素偏低,我们就只对这一小块进行变量施肥。这样不仅让亩产提高了15%,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还减少了20%以上,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和生态环保的双赢。”这种智慧农业模式,正在浮梁的核心茶园快速复制推广。

加工环节同样科技感十足。昌南茶叶建成的全省首条绿茶全自动生产线,一天能处理数万斤鲜叶。车间负责人介绍“这套设备一天能处理数万斤鲜叶,效率是传统方式的数倍,而且每一批产品的色、香、味、形都高度统一,这是我们敢于接大额国际订单的底气。”所有这些科技创新,最终需要人才来驾驭和持续推动。当地积极与高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定向培养茶叶种植、加工、审评、营销和茶文旅管理的专业人才。“在景德镇学院系统学了茶叶审评后,我能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批次茶的品质特点,从而指导后续的拼配和精制工艺,确保成品茶的稳定性。”95后新锐茶人李悦说道。如今,在浮梁的茶园、车间和销售中心,像李悦这样既有理论知识又热爱茶产业的年轻专业人才正越来越多,他们为古老的产业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创新的思维。

政策+创新:激发产业新活力

清晨5点,勒功乡的鲜叶交易市场已是人声鼎沸,茶农们带着凌晨采摘的、还沾着露珠的新鲜茶青从四面八方赶来,茶企的采购员们仔细查验、讨价还价,一派繁忙景象。“今天茶青品质好,卖了个好价钱!”茶农大姐数着刚刚到手的钞票,笑逐颜开。今年上半年,类似勒功这样的标准化茶青交易市场在浮梁8个主要产茶乡镇高效运转,共促成茶青交易140万斤,有效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确保了收益及时落袋,极大地鼓舞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没有连片的标准化茶园,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海外订单。”昌南茶叶公司总经理胡文景站在即将发运的集装箱前感慨道。他身后,是浮梁县连年来全力推动的20余万亩生态茶园。这场蝶变,始于一套精准发力的“组合拳”。2024年,浮梁创新推出“茶产业一件事”,茶农动动手指就能办理补贴申报、品牌授权等11项服务。截至2024年底,已有41家企业拿到“茶十条”政策红包,57家获得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授权。

“以前为了一张证、一笔补贴,可能得跑好几个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坐在田埂上,用手机点一点,申请提交后,补贴三天就能到账,效率天壤之别!”在云雾缭绕的浮梁茶园,茶农老陈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机APP,一边展露笑颜。这种便捷,极大地激发了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政策的赋能不止于此,红利还在持续向产业深层释放。2025年4月,南昌海关授牌“浮梁县出口茶叶大基地”,20.44万亩茶园实施统一管理。上半年,全县茶叶出口额突破百万美元,较两年前翻了一番。更让茶企振奋的是,83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和2100万元社会资本相继注入,为产业升级添足马力。

品牌+文化:从“深闺”到“出圈”

酒香也怕巷子深。浮梁茶深知,优质的产品必须配以响亮的品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价值的飞跃。2025年的“浮梁买茶节”,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盛宴。现场客流涌动、茶香四溢,吸引了海内外大批专业采购商到场考察、寻求合作。

品牌影响力的直接转化便是市场的认可。国内知名茶企的采购总监在深入品鉴了多款浮梁茶后,当场拍板签约,他表示:“浮梁茶的独特香气和醇厚滋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其生态种植理念与公司的产品战略高度契合,我们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茶企展位前,来自上海的茶商王女士在反复比较品尝后,对一款特级“浮梁红茶”爱不释手,连连称赞:“这茶滋味甘活,很有记忆点,和我之前进的茶都不一样,我要先订200斤试试市场反应。”这样的场景,在买茶节上层出不穷。从2024年的40.22亿元到2025年的40.75亿元,“浮梁茶”不仅跻身江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前列,8家茶企产品还入选行业权威推荐名单。

品牌的底蕴不仅只停留在展品与订单里,更通过茶文化研学等系列方式鲜活绽放。清晨的薄雾还没褪去,浮梁的茶山就醒了。沿着蜿蜒的乡村茶旅线路前行,漫山茶树层层叠叠铺向天际,青山、古村与茶园四处都藏着茶文化的别样韵味。晨露挂在茶尖,游客们戴着竹编斗笠,跟着茶农的指引采摘鲜叶,指尖触碰嫩梢的脆嫩触感,混着山间的清新空气,成了最直观的茶乡记忆。走进茶产业研学基地,沉浸式体验项目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能亲身体验茶叶管护的细致,跟着制茶师傅学习杀青、揉捻、干燥的传统技艺;也能坐在古朴的茶室里,跟着茶艺师学习温杯、置茶、冲泡,氤氲的茶香里,感受浮梁茶的千年底蕴。

从深山茶园到国际展台,浮梁茶的旅程越来越精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展会上,当地茶商对浮梁茶赞不绝口:“这茶滋味醇厚,我们要长期进口。”站在新的起点,浮梁茶继续以生态为底、科技为翼、文化为魂,让这片古老的叶子泡出更醇厚的时代香韵。

来源:江西宣传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