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暖经济升温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立冬逢冷空气南下,
南昌气温将下降,
这段时间以来,
“暖经济”同步升温。
记者走访新洪城大市场发现,
从保暖服饰的“材质比拼”
到火锅门店的“座无虚席”,
南昌人的消费账单里
更涌现出不少品质升级的“新花样”,
基础消费正通过场景创新焕发新活力。
取暖消费“双轨制”:
传统务实与新潮科技各领风骚
“来,我帮您量量腰围,中老年款得选宽松点的。”在新洪城大市场5号馆针织内衣专区,商户张阿姨正拿着软尺给一位老人量尺寸,她的商铺内,深灰、藏青等颜色的纯棉秋衣秋裤整齐叠放,涵盖儿童、成人、中老年全尺码,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选购。
立冬前一周,张阿姨的生意迎来“翻倍增长”,其中中老年加厚款内衣占比最高。“有一个老客户每年入冬前都来采购,今年还帮儿子、孙子各带了一套。”张阿姨笑着说,自己一直保留着随身携带软尺,“现场量准了,推荐的款式才合身,这就是做传统生意的门道。”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仅“秋衣”一个品类就呈现鲜明的“双轨制”——中老年偏爱实用传统款,年轻人追捧新潮科技款,两类产品共同撑起冬季取暖消费市场。
与张阿姨摊位的“务实风”不同,不远处李女士的摊位则透着十足的“时尚感”:透明展示架上,浅粉、米白、浅蓝等马卡龙色系的保暖内衣挂在显眼位置,包装上“6A级桑蚕丝”“远红外升温”“抗静电”等字样格外吸睛,部分款式还加了蕾丝花边、V领剪裁,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材质检测视频——用测温仪测远红外款内衣的升温效果,用显微镜展示桑蚕丝的纤维结构。
为满足年轻人的细分需求,李女士把新潮保暖内衣分成了多个“功能系列”:针对怕冷人群的“远红外升温款”,添加了发热纤维;针对爱出汗人群的“植物草本款”,面料融入植物成分以减少异味。“年轻人买东西很‘较真’,会问‘桑蚕丝含量多少’‘远红外升温有没有检测报告’,所以我把质检证书都挂在显眼处,让大家放心。”李女士说,虽然新潮款价格比传统纯棉款更高,但销量一直很稳,80%的顾客都是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
新洪城大市场品牌内衣针织广场负责人透露,目前整个区域传统纯棉款与新潮科技款保暖内衣的销售比例约为4:6,年轻人带动的品质消费升级趋势在立冬前夕尤为明显。
暖食消费新场景:
火锅上场,酸汤品类成“黑马”
傍晚时分,市民刘先生和朋友一行5人到二七北路的一家火锅店,发现店内座无虚席,门口已经开始排队,他感慨万分:“两周前还能直接进店开吃,没想到立冬前火锅旺季就来了。”
“降温叠加立冬,门店日均客流量、火锅销量同比增长了45%左右,对火锅行业来说,这波节气消费热潮真是‘及时雨’。”该火锅门店负责人向先生介绍,“我们开通了微信订位服务,预留座位会保留到6点,没订到位置的顾客平均排队时长在半小时左右,大家为了这一口热锅子都愿意等。”
连日来,南昌各家火锅店热闹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记者发现,最吸引人的当属现炒火锅底料,师傅熟练翻炒食材的香气,成为最诱人的“暖信号”。
“进入11月以来,门店日均客流量和火锅销量比上个月增长了10%。我们这老顾客居多,大家就认我们这口现炒底料的味道,降温了都想来解馋暖身。”该火锅店老板李丹介绍,店里的客流高峰集中在晚餐时段,每天晚上6点半到7点人最多,基本要排队,平均等20分钟,“有时候等位的时候闻着底料香味,反而更期待这暖锅了。”
天气渐冷,南昌的“暖经济”随之升温。消费账单背后,折射出市民消费需求的变迁:从保暖内衣“选纯棉还是桑蚕丝”的纠结,到火锅选择“守经典还是尝新味”的多元,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满足刚需”,而是逐渐走向“实用与品质并重、传统与创新融合”。这些细微的消费场景,也让“暖经济”不再只是季节催生的消费热潮,更成为这座城市民生温度与消费活力的生动注脚。
来源:洪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