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南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速落地;便民惠民举措精准发力,12项重点措施破解群众就医堵点;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完善,托育、老年健康、基层医疗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

“十四五”时期,南昌卫生健康系统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不“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健康画卷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南昌正以坚实步伐书写人民满意的健康“新答卷”。

强基固本构建医疗资源新格局

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直接关系着百万市民的就医获得感。面对市民“看病远”的难题,“十四五”期间,南昌以城市发展战略为蓝图,紧扣“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同步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同步落子,强力推进“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下沉。

“以前去市区看个病,来回路上就得半天,现在从家走到医院也就10分钟,环境好、设备新,心里别提多踏实了!”红谷滩区九龙湖居民赵怀民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市民的心声。他口中的“家门口医院”,正是已平稳试运行两年多的南昌市第一医院九龙湖院区。

南昌市第一医院九龙湖院区

同样让市民期待的,还有今年7月底正式启用的南昌市立医院新院区(城南院区)。“这座新院区不仅为老城区医疗资源优化拓展了空间,更让城南数十万居民在‘家门口’触摸到优质医疗的温度。”南昌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昌市立医院新院区

从一纸规划到机器轰鸣,再到正式启用,一座座新医院的落地,是南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市委、市政府对市民兑现“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的健康约定。

目前,洪都中医院赣江新区医院即将正式运行,市卫生应急指挥与检验中心已完工投入使用,新急救中心基本完工,市人民医院经开院区、市中心医院瑶湖院区进入收尾阶段。待“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部投用后,将新增床位4780张,南昌医疗服务的承载力和可及性将实现历史性跨越。

洪都中医院赣江新区医院

同样,人才是加快医疗卫生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南昌的新‘人才10条’和定向引才政策,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来。”2025年从四川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的万国权,如今是南昌市第一医院药剂科的一名药剂师。他的选择,正是南昌卫健系统“引育用留”人才策略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南昌出台专项政策,面向全国各地顶尖高校广纳贤才。其中,2023年以来,引进硕士及以上应届毕业生543人,其中博士3人。一批批青年才俊扎根南昌,为卫健事业注入了澎湃的“人才活水”。

便民惠民

推动就医体验“暖心升级”

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带来的负担与费用;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无需重复挂号;推行“免陪照护”服务模式,既减轻家属陪护压力,又以标准化服务提升就医体验……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十四五”期间,南昌聚焦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推出12项重点便民措施,让医疗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智慧”减负,打破信息孤岛。“在县里做的检查,到市里大医院竟然也认,省了钱更省了心!”得益于南昌推进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民措施,患者魏先生无需再为重复检查奔波花费。目前,南昌完成市级平台部署和省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南昌市第一医院等22家医疗机构完成医院端口改造和平台对接,实现市县线上互认全覆盖。

同时,南昌明确互认项目临床检验项目7类79项、放射影像检查3类460项(普通放射线检查、CT、MRI);建成市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持续推动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组织市级医学检验和影像质控中心对市县单位检查检验项目进行质控,推进结果同质化。今年以来,南昌线上线下累计互认超2.3万人次,节省就医费用超244万元,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小切口”改革,撬动“大民生”改善。以往,“做一项检查,隔天才能出结果,复诊还得重新挂号”,这一度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2023年8月7日,南昌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举措,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今年以来,累计惠及患者38万余人次,减免诊察挂号费用331万余元,有效破解了“检查等结果、复诊再挂号”的难题。

——“免陪照护”模式,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的骨科病房里,患者李阿姨的生活护理均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承担,子女可以安心工作,只需下班后前来探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家属轻松多了,关键是老人得到照顾比我们在行,恢复得也更好。”李阿姨的女儿对“免陪照护”服务赞不绝口。

南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免陪照护”试点工作,目前已有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共服务患友3.2万余人次,极大地改善了无家属陪护患者的就医体验,其中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6.75%上升至98.5%,新建区人民医院接受免陪照护患者满意率达到100%。

此外,“停车一小时免费”惠及群众超161万人次,为群众节约停车费633万元;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均已实施慢性病长期处方制度,惠及群众超80万人;11家公立医院已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将鼻饲、PICC维护等16类专业服务送进千家万户……一系列有温度的举措,让就医过程从“繁琐”变得“便捷”,从“焦虑”变得“安心”。

防育结合

织密全周期健康“防护网”

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养”,南昌卫生健康事业的温度与质感,更体现在对生命全周期的细致关怀上。南昌将服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稳步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城市,南昌出台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一揽子政策,通过租金减免、下发托育建设运营补助、发行托育服务消费券、公益行等多种形式,推动全市托育服务价格降低,减轻群众“托得贵”负担。

“我们对达标普惠托育机构给予30%-40%的租金减免,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家庭入托成本。”市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科长介绍,政策实施后,南昌托育平均费用降幅达50%,群众入托意愿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提供托育服务机构达770家,0—3岁婴幼儿托位3.01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

在妇幼健康领域,南昌成立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2024年出生缺陷筛查总数完成年初目标的147.22%,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出生缺陷的发生,全市妇幼健康各项指标均控制在“两纲”范围内。

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南昌实现了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率100%,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100%,建成“江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0家,针对失能老年人开展的“健康敲门”行动,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免费为7万余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健康指导和咨询热线,用专业关怀为失能老人筑起“健康防线”,守护他们安享晚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南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市96.24%的基层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标准,推进6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和83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实现“一院一特色”。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构建起“城乡15分钟服务圈”,南昌依据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梳理分类出9.05万名红色人群、9.34万名黄色人群进行重点管理,年人均签约补助经费从35元增加到70元,签约履约率均在98%以上。截至目前,全市1958个签约团队签约394万余名常住居民,签约率达60.3%,65岁以上红色、黄色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8%,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与此同时,南昌在全省率先免费开展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慢阻肺早期筛查与中西医结合肺康复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等9个医防融合能力提升项目。截至2025年9月,累计完成社区筛查4.35万人次,累计发现阳性人员1.3万人,累计治疗852人次,为患者减免诊疗费用约315.45万元,切实让群众体验到重大疾病免费早筛早治的优势。南昌正稳步将群众健康保障从“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升到“治未病、管健康”升级。

“十四五”期间,南昌卫生健康事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写满民生温度的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昌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让健康的底色更亮、民生的福祉更实,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南昌力量”。

来源:洪观新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