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文化部门鼓励就网吧转型 网咖模式效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条件的改善,南昌网吧排队上网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旧式网吧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小网吧更因为经营惨淡而纷纷关停或转让。然而,城市中出现的网咖(网咖俗称网络咖啡厅,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一个舒适又快速的上网环境)经营效果很不错,即使在工作日下午两三点这样的上网低峰期,上座率也在百分之七十。
网吧竞争激烈 小网吧面临困境
记者在民德路和渊明北路交界处发现,周围不到三百米的范围内就有四家网吧,其中三家机器数量超过三百台,属于大中型网吧,另外一家小网吧只有一百四十多台机器。15日14时,记者走访了这四家网吧,发现顾客并不多。
民德路上有家叫“天天网络会所”的小网吧。记者获悉,这家小网吧由于经营不善而在年前就转让给了新老板,所以跟换了新设备,光换设备就花了一百多万元,为的就是能够和周围几家大型网吧竞争。然而,由于来网吧上网的固定人群较几年前大大减少,网吧的经营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记者在附近的另一家叫“天地英雄网络会所”的网吧了解到,该网吧也面临生存困境,在同一条街曾经经营火爆的“爱乐”网吧,去年就关停了。
网吧纷纷打起了“设备仗”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附近网吧上网的消费者,多数消费者表示,自己选择在网吧上网的首要原因是气氛好;其次是结伴上网玩游戏的社交需要。而这两个原因有别于几年前对于网络的刚需,成为了一种享受为目的的消费,所以对网吧的装修、服务和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吧纷纷打起了“设备仗”,经营的成本大幅增加。“天天网络会所”的宗老板告诉记者,虽然他今年改进网吧设备花费了一百多万元,网费和水电费的刚性支出比几年前高了将近百分之二十,现在每个月经营成本七万多元,而收入只有三万多元,严重入不敷出。而且更新的设备两年后又会淘汰,如果这两年收不回成本,两年后,网吧就会完全失去竞争力。
“网咖模式”经营效益不错
记者来到中山路上的网鱼网咖时已经是15时30分了,属于网吧上网的低峰时段,然而该网咖的上座率却很高,大厅几乎坐满了顾客。
该店的付店长告诉记者,他们店的上座率几乎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并且有稳定的客源。付店长说,网咖的经营情况比一些普通的大型网吧要好。消费者选择在这里上网,而不去选择更便宜的网吧,除了硬件设施的优势之外,员工服务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
在经营方面,网咖还会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和腾讯等游戏运营商合作,举办各种电子竞技类游戏的比赛带动网咖的人气和知名度。网咖也有自己的官方订阅号和宣传团队,把网咖的最新活动有针对性地发送给消费者。专业运营和针对营销,让网咖在网吧转型的大流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文化部门鼓励网吧转型
就许多旧式网吧经营的困境,记者咨询了东湖区网吧在文化部门的挂点管理责任人郭权。他告诉记者,现在文化部门也注意到了旧式网吧的经营困局,但是网吧作为一个市场行业,文化局只能对经营状况和问题提出建议。
郭权说,文化部门鼓励网吧进行多元化经营,其中包括和网咖一样的服务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甚至有实力的网吧经营者还可以拓展电子培训方面的业务。而更重要的是,网吧无论怎么经营,基本的卫生要求和经营准则不能放松。
记者 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