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文创融方言出圈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从街头巷尾的生动对白,到可触可感的冰箱贴、玩偶,南昌方言正借助文创产品焕发新生。当“恰噶”“好作兴嫩”等地道俚语遇上现代设计,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不仅成为本地人寄托乡愁的载体,更让外地游客触摸到南昌独有的城市肌理,让方言从“口头文化”变身文旅新潮流。
方言文创出圈乡音好物受热捧
连年来,旅游市场日益火热,“带一件文创产品回家”已成为许多游客的旅行仪式感,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也成为商家竞相发力的方向。方言正越来越多地被纳入设计视野,形成了多场景、多品类的市场格局,从线下实体店到线上电商平台,方言文创全面铺开,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成为城市文化消费中一道亮丽的新风景。
在“南昌礼物”滕王阁旗舰店内,一系列方言主题产品整齐陈列。“‘恰噶’在南昌话里是指很棒的意思,‘好作兴嫩’表示我很喜欢或者欣赏你的意思……”“南昌礼物”滕王阁旗舰店店员张国英正在为游客们解答产品上的南昌话。记者在现场看到,货架上,白瓷材质的杯子上印着“恰噶”“好作兴嫩”等俚语,用红、黑、绿等醒目颜色突出文字;旁边的明信片则将方言与生活场景结合,生动又接地气。
来自武汉的游客李然正拿着一个“洪言昌语”系列杯子仔细端详,她笑着说:“之前在游玩攻略里看到这个方言杯,便专门过来寻找。南昌话念起来特别有活力,感觉把南昌人的热情都装在杯子里了。”
在“南昌之星”摩天轮旁的一家文创店中,“豚宝南昌话好恰噶系列”冰箱贴成了热门单品。每款冰箱贴上分别印有“冒尖”“表捉急”“生意跑火”等方言字样,摆在展示台上格外吸睛。长沙游客张剑辉带着孩子挑选,孩子把冰箱贴贴在玻璃上模仿方言发音。“这种文创很有意思,既能给孩子当玩具,又能让他了解南昌方言。”张剑辉说。
这样的热度还一路延续到了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款圆滚滚的绒毛玩偶“恰噶鸭”凭借灵动设计与浓郁地域特色迅速走红,成为游客打卡南昌的必备单品,引发“云求购”热潮。“恰噶鸭”集南昌八一起义红色基因、滕王阁人文古韵、万寿宫历史风情等多重文化符号于一体,成为游客“带得走、记得住”的南昌符号。
当南昌方言遇上创意设计,不仅让乡音摆脱了“口头传承”的局限,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更让这座英雄城的文化名片增添了烟火气与亲切感。
文创融合城韵多元符号焕新彩
方言文创的走红并非偶然,背后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方言是南昌文化的根,用萌趣实用的方式能让它从当地人的口头禅变成新潮流。”“南昌礼物”品牌运营负责人石磊认为,这种创意融合不仅让方言有了具象化载体,更打破了传统文创同质化瓶颈。
对南昌本地人而言,方言文创是乡愁的物化表达,唤起文化自信;对外地游客来说,它是轻量化“文化钥匙”,助力旅行体验从“打卡看景”升级为“文化沉浸”。
在南昌,文创热正向着更广阔的城市元素全景融合延伸,滕王阁等地标,《滕王阁序》等文化符号,以及鲜明的红色基因,都成为文创产品创作的灵感源泉。
红色文化是南昌文创的鲜明底色,一款“手枪”造型的毛绒玩具受到众多市民游客的热捧。来自郑州的游客王先生拿着手枪造型毛绒玩具说:“这既能给孩子当玩具,又能讲南昌起义的故事,这种文创特别有教育意义。”
历史地标与文化符号也在文创中焕发新生。“南昌礼物”推出的“滕宝”玩偶,以Q版造型还原滕王阁飞檐斗拱,成为游客打卡滕王阁的必买单品;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创店中,绳金塔剪影的毛绒包挂、印有傩戏脸谱的笔记本深受喜爱;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海昏侯遗址出土金器为灵感的贵金属系列,如步步登高马蹄金、马蹄金精品摆件等文创产品,销量持续高涨;南昌传统美食也融入文创潮流,文创糕点用刻有绳金塔、滕王阁图案的模具制作,让游客在景区体验手工糕点时,既能品尝美味,又能触摸城市地标。
来源:洪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