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校服管理探索规范与特色平衡路径 重庆经验提供借鉴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秋季“一市一款”校服政策在江西落地,旨在通过统一标准规范市场、保障学生权益。该政策与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校服规范管理的要求相契合,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统一规范与校园文化传承,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

政策落地面临双重考验

政策实施初期,市场衔接问题逐渐显现。根据政策设计,家长可通过市场渠道或“江西省中小学生校服展示平台”选购合格校服。然而,面对繁杂的销售渠道,缺乏专业知识的家长容易受到低价产品吸引。

一位入驻省级校服平台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现象给仿冒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一些小作坊仿制统一款式,省去甲醛处理、色牢度测试等环节,成本比正规产品低30%以上,但质量完全达不到标准。”

与此同时,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对校服承载的文化传承功能表达关切。校服不仅是统一着装,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推进规范化的同时,保留具有历史积淀的校园文化符号,成为政策细化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问题。

政策弹性预留特色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近期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校服管理“应知应会”的通知》明确要求,将校服采购列入学校“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并需征得相关年级2/3以上家长同意。通知同时指出,原有校服款式获多数认可的,可继续沿用,保持校服款式相对稳定。

这一规定为特色校服的保留提供了政策依据。只要经过规范的民主决策程序,并获得大多数家长支持,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老款校服仍可在新政策框架下得以延续。

重庆经验提供有益借鉴

在江西探索校服管理优化路径的同时,重庆市今年8月出台的校服管理新规提供了有益参考。重庆市教委与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突出了“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家长监督、鼓励自主选购”三大特点。

重庆方案要求学校成立的校服选购组织中,“学生和家长代表占比不得低于80%”,选购前需“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长同意”,确保家长在关键环节拥有充分话语权。同时,对于原有校服已获认可的学校,允许沿用原款式,避免“一刀切”。

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重庆模式以“学校自行选购”为核心,严禁“定点”“定商标”等干涉市场行为,保障合规企业公平竞争,促进市场活力与规范监管的良性互动。

探索规范与特色的平衡点

教育专家指出,校服管理的核心在于找到“规范底线”与“特色空间”的平衡点。统一规范有助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学生权益,而适度的特色空间则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归属感培养。

江西在推进校服管理过程中,既需要通过对统一标准的严格执行来规范市场,也可通过借鉴他地经验,为校园文化特色保留适当空间,让校服政策真正实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穿得安心”的初衷。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地校服管理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如何在规范化与特色化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将成为未来校服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