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信号穿越阡陌,数字点亮乡村——电信普遍服务十周年之际的鹰潭移动答卷

新浪江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从堤坝边的基站建设拉锯战,到水库旁24小时不眠的“电子哨兵”,十年电信普遍服务之路,鹰潭移动用铁塔和光纤在红土地上书写了一部缩小数字鸿沟的奋斗史诗。

信江畔的夏日,余江区中童镇云星村的稻田绿浪翻滚。村民余新军站在新建的5G基站下,与远在广东打工的儿子视频通话,画面清晰流畅,笑声朗朗。“再也不用满村找信号了!”他感慨道。这座矗立在堤坝旁的铁塔,不仅是信号的中转站,更是鹰潭移动十年电信普遍服务征程的见证者。

2015年,我国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旨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十年过去,作为赣东北通信建设的主力军,鹰潭移动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建成3100多个4G和2000多个5G基站,行政村4G/5G覆盖率均达100%。

堤坝上的攻坚:一座基站背后的破冰之旅

云星村地处余江区与月湖区交界,2000多人的村庄被密集的房屋和低洼的地势包裹,长期处于信号覆盖的“孤岛”。鹰潭移动网络部负责人回忆,当初勘察时发现,“在村头打电话,走到村尾就断线”。

基站选址成为第一道难关。 由于村庄地势低洼,为满足覆盖和防汛双重需求,技术人员最终看中了堤坝旁的一处制高点。但这个选择需要与水利部门反复协商。鹰潭移动工作人员往返水利局十余次,最终拿下了这个特殊的建设许可。

更大的挑战来自村民的误解。“不少村民担心辐射问题,阻挠施工队进场。”云星村村长余新军回忆道。那段时间,他带着移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用当地方言解释基站辐射的实际影响。

鹰潭移动在村里开设科普课堂,用专业设备现场测试对比,“手机信号差时辐射反而更大”的直观数据,慢慢消除了村民的顾虑。最终,6公里杆路顺利铺设,这个信号“孤岛”被彻底攻克。

如今,云星村的村民们不仅享受到了高速网络,更借助数字技术打开了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这座曾经引发风波的基站,已成为连接云星村与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

  水库边的“电子河长”:243只天眼守护生命防线

贵溪市水利局河长制办公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143个水库的动态。负责人叶滑进轻点鼠标,任意放大一个监控画面,连水库对岸树叶的摇曳都清晰可见。

“这243个360度无死角摄像头,是我们防溺水的‘千里眼’。”叶滑进介绍,该系统建成后,贵溪市溺水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

在泗沥镇新塘村,副书记张凯带着记者来到村内的口路源水库。只见坝体上方,一个高清摄像球机正在缓缓转动。“我们村有160多名留守儿童,这个水库曾经是家长们最大的忧虑。”

这套防溺水系统融合了5G、AI智能识别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当有人员接近危险水域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语音告警。同时,预警信息会立即推送至村级管理员手机端,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效结合。

张凯指着水库边的喇叭说:“去年暑假,系统成功预警了20多起未成年人靠近危险水域事件,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鹰潭移动工作人员不定期在新塘村开展宽带义诊,为留守老人提供网络维护服务,同时宣传防溺水知识。这种“科技+人文”的关怀,让冰冷的数字技术充满了温度。

数字乡村的未来:从网络覆盖到智慧生活

泗沥镇新塘村的考察告一段落。村委大楼前,鹰潭移动网络升级服务正在开展中。这一幕是鹰潭移动推进“双千兆”和“千兆城市”建设,将千兆网络能力延伸至农村地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一个缩影。

鹰潭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普遍服务之路经历了从4G到5G、从“用得上”到“用得好”的跨越”。截至目前,鹰潭移动已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网络建设,千兆网络能力已延伸至农村地区。

在技术层面,鹰潭移动正从10G PON向50G PON升级,采用FTTR和Wi-Fi7技术推动全屋千兆覆盖,解决家庭网络“最后10米”瓶颈。同时,焕新发布的“移动爱家”品牌,旨在打造“有AI的智慧之家,有爱的美好之家”。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黄庄数字农业示范区,用 5G + 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作物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 鹰潭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推进 “无人机 + 5G” 植保服务,构建现代农业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 “云 + 网 + 端” 全链条智慧农业服务。此外,鹰潭移动还将持续加大对偏远地区的网络建设投入,推动 5G 网络向更偏远的自然村延伸,让更多村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十年耕耘,鹰潭移动用通信技术打通了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展望未来,鹰潭移动将继续以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建设为己任,深耕电信普遍服务,推动 5G、千兆宽带等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数智之光照亮更多乡村,为鹰潭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