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乡村振兴“三链”方程式 青年赋能泰和乡土焕新

新浪江西
关注解码乡村振兴“三链”方程式 青年赋能泰和乡土焕新
——南昌大学“泰和青芒”社会实践队走进泰和县归农村
赣鄱潮涌青年志,青春赋能乡土兴。2025年暑期,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樟研行“泰和青芒”数智生态实践队深入江西省泰和县归农生态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躬身入局,深度解码归农生态园“原种、原产地、原生态”模式下的生态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密码,探寻青年力量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
解码生态链:自然农法,守护“三原”根基
指尖轻触改良后松软的土壤,耳畔是乌鸡在林间的鸣叫,鼻尖萦绕着果蔬的清香。在归农集团总部特派员郭艾臻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了解到归农生态园秉持“让作物自然生长”的纯粹理念,以“自然农法”为主构建起“田-林-水-禽”立体生态循环系统,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用于改良土壤、优化水质,直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及土地原生生产力恢复。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林下水畔,亲眼见证“三原”原则的落地生根。园区种植水稻、黑米及果蔬,林下散养泰和乌鸡与黑毛猪,水库滋养原生鱼类,所有产品均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严格遵循“原种、原产地、原生态”的原则。

以泰和乌鸡为例,其珍稀原种特征、泰和独特的岩溶地质培育环境及天然食料喂养模式,结合应季而食、以食代药的中医理念,共同铸就了舌尖上的“幸福”的品质。负责招待的厨师自豪地指着餐桌向队员们介绍道:“空心菜、西瓜、南瓜、猪大肠、鱼、黄瓜、油豆腐、萝卜干鸭汤……全是村里自己生产的!我天天去地里采回来炒!”通过品尝原生态产品、体验农畜养殖活动,品尝到原生态美味,参与农事劳作的队员们,在这一刻揭开了生态链发展的密码——传统智慧与现代化可持续理念交融,奏响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共生乐章。

解码人才链:乡贤回归,激活乡土潜能
实践队将镜头与笔触对准了归农村最活跃的因素——返乡人才。从繁华都市到寂静乡村,归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管高文放弃城市事业投身乡村。“19年之前,村里都是泥巴路。”管书记回忆道。他带领团队流转土地、修建水泥路、引进农用机器并带头学习操作。队员们跟随他的脚步,记录下他如何权衡企业家与村干部的双重身份:“村支书要关心村民诉求,小到夫妻吵架调解都要参与。”他坦言初期流转土地曾遇阻力,但村民的淳朴与配合让工作得以推进。

深入访谈中,一个个鲜活的人才故事跃然眼前。被称为“生态猪倌”的龙叔直言:“养猪行业大形势不好,一般养猪都亏本。但在我们归农村,能盈利!”他指着山上的藏香猪解释秘诀:“规模化猪场五六个月出栏,我们养一年甚至两年!猪吃的是山间杂草、树根、村里自种的南瓜、空心菜、萝卜、茄子,还有豆腐坊的豆渣。成本降下来,肉品质更好,价钱也翻倍。通过‘回村买菜’APP,一周能稳定销售三四头。”他强调,正是这种“种养结合、循环共生”的模式,才让小型生态养猪有了盈利空间。

此外,全能村官蒋小波也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其青春担当。这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村官放弃了广东的工作。“看到别人返乡的故事很向往,但现实很累!”蒋小波坦言驻村前后的落差,“30、40度下田干活,冬天没空调,身体疲惫远超想象。只有发自内心热爱,才能坚持。”他负责养马、试验养殖大闸蟹,还管理着纯天然、不喂饲料的鱼塘=。他最大的感触是生态的改善:“我们村虫子、小鱼小虾都能见到,河也干净,生态贡献很大。”他建议想投身基层的大学生:“先感兴趣,再亲身体会,认真负责做每件事。”
“鸡博士星哥”放弃广州三家公司,带着零抗生素养殖技术返乡,打造生态乌鸡产业链。“豆腐峰哥”凌晨开工,只为守护最纯正的豆香,让传统腐竹技艺焕发新生。从乌鸡园到飘香的豆腐坊,从生态黑猪圈到焕然一新的田间路,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养殖与循环生产的生态闭环背后,是一条“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赋能价值链”的清晰路径。乡贤回归,带来的不仅是项目,更是激活乡村潜能的关键密钥。管书记对微融创青年社区的规划,更表达了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乡创业的期望。

解码产业链:双轮驱动,链通城乡价值
归农村如何让“三原”好物走出乡村、价值倍增?队员们聚焦其“电商+农旅”双轮驱动的产业链构建。归农村通过“回村买菜”电商APP,搭建起城乡供需桥梁,既摆脱了农产品滞销困境,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郭艾臻深情介绍其创立初衷:“健康是吃出来的,病也是吃出来的!我们要让城里人吃到乡下的土特产、土菜野货,找回妈妈的味道。”

她也分享了克服生鲜运输难题的经验:“像丝瓜很嫩,我们就用纸卷起来单独包装。”精准对接城乡需求,破解滞销难题。“回村买菜”使用的少量多样订单模式,成功倒逼周边3个乡镇18个行政村2000多户农户发展起种养结合的小农经济。隔壁村的邱书记高度评价:“这项目不仅在泰和,在相邻几个市影响都很大!湖南都有人来参观学习。我儿子在外地就靠它买家乡菜!”
电商打通向外延伸的销路,畅通城乡供需动脉。农业与文旅的融合则赋予乡村向内发展的活力,激活乡村多元价值。归农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文化休闲巧妙融合。新建的舞台和6000㎡大草坪,为每年举办的乡村音乐节、年会提供了场地,可容纳千余人。归农村的“双轮驱动”产业链模式,不仅让“三原”珍品跨越山水、惠及万家,更重塑了乡村的经济形态与发展动能。

在泰和的沃土上,南昌大学香樟研行“泰和青芒”实践队的队员们,运用新闻传播专业能力拍摄乡村振兴主题的微党课、泰和归农宣传片、设计H5作品,助力生态农产品与农旅项目的品牌化传播,将青春智慧深深融入产业链的价值跃升之中。正如蒋小波村官所言:“基层是青春最好的舞台。”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电商运营技巧培训与新媒体助农宣传的深度融合,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的长效机制。
编辑:李琬婷 陈栉雨
摄影:郑明玥 陈小可 程小鑫
指导老师:邢祥 陈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