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幸福从“简”开始

新浪江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七月的仙女湖轻荡涟漪,远处的青山也披上了一层柔光。因着“中国七夕文化之乡”的美誉,每年的七夕,这里都添了几分甜意。

2025年农历七月初七,一场以“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的集体婚礼在仙女湖畔温馨举行。77对新人身着国风礼服,共同完成沃盥、合卺、结发等传统仪式,在典雅庄重的氛围中许下携手一生的誓言。

仪式简约,一样浪漫

“这个中式妆造,我们以前也没体验过,觉得很新鲜!”新娘华美霞笑容灿烂。新郎彭谭谭也表示:“集体婚礼非常有仪式感,有很多传统元素,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活动现场,全国20个城市的700对新人也通过大屏送上七夕祝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线上线下新人共同发出“喜事新办”的倡议:“不攀比彩礼嫁妆、不追求奢华仪式,让爱情回归本真。”真挚的话语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金婚夫妇钟叔叔和廖阿姨也来到现场,分享了他们51年的婚姻故事。钟叔叔回忆:“结婚时,她家没要一分彩礼,我用自行车把她接到家。”谈起如何让爱情“保鲜”?廖阿姨回答:“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该有的都会有!”

新人帅勇听后感慨:“叔叔阿姨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办婚礼特别开心!省了钱,也帮我圆了梦!”

近年来,仙女湖区以“零彩礼、低彩礼”为理念,打造“湖畔婚礼”品牌,将集体婚礼办进景区、乡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二十二届水上集体婚礼,吸引全国近6000对新人参与。

标杆引领,新风入心

张亚东、黄兰夫妇特地从南昌赶来参加集体婚礼。两人都是党员,一个医生、一个教师,平时工作忙碌,结婚时只是两家人简单吃了顿饭。黄兰说:“响应国家号召,一切从简!”

在新余,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婚俗新风。渝水区大桥村党支部书记彭海民在女儿订婚时,主动提出不要彩礼。起初妻子还有些不理解,她认为自家嫁女儿要像大部分人家一样,该收的彩礼还是要收。但彭海民坚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带好这个头,才能更好地带动大家。”

在罗坊镇彭家村,还有一对新人选择在村委会公共场地办婚礼,新郎彭文涛开心地说:“现成的场地省去酒店租金,大大减少开销!”没有豪华布置,没有铺张宴席,亲友和村民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简约却不失浪漫的婚礼。像这样“重情轻礼”的婚嫁新风,正在新余城乡悄然流行。

台上台下,双向助力

在分宜县杨桥镇庙上村,蝉鸣裹着夏风钻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坐着长板凳,聚精会神地看着小品《吉祥彩礼》。戏台上“丈母娘”正演到紧要处:“这彩礼啊,我就收下888,图个吉利,其他的你们带回去。婚礼也简单一点,多省下钱给孩子们办事业!”一番话引来满堂彩。

村里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戏曲、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编排节目,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持续宣传婚嫁新风,让文明理念悄然浸润人心。

“金牌调解队”队长黄良生也是推动婚俗新风的重要力量。十五年来,他和队员们成功调解三百多起纠纷,其中不少涉及彩礼问题。“你看,新修订的村规明明白白写着呢。”他常耐心劝导村民,“小两口幸福才是真风光。”

由村干部、老党员和乡贤组成的“劝导组”主动上门,劝导村民简化红白事,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明确约定酒席规模、彩礼上限,提倡理性消费。

分宜县已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婚俗改革工作网络,现有婚嫁服务队165个,宣传员、监督员队伍163支,持续选树“好岳父母”“好青年”等典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有例可依。

新余正以务实创新的举措,让婚俗新风真正吹进千家万户,使爱情回归纯粹,让幸福简单温暖。

      新余市融媒体中心 吴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