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孵”出30亿深山产业链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走进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
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资溪食品二厂
厂区机器轰鸣
加工生产线运转如常
一辆辆冷链货车正将熟食产品
运往全国各地
这一现代化大型熟食加工企业
为何选择在深山小县城资溪
布局重要基地?

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
圣农与资溪的 “双向奔赴”
“资溪是我的家乡,我们一家人,也把资溪当作事业的第二故乡。”创始人傅光明说起圣农集团选择资溪的原因。2012年,在资溪县委县政府的邀约下,圣农集团首度投资3.5亿元,落地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加工4.8万吨的肉制品生产线。
如今,圣农集团在资溪已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落地产业项目达20余个,涵盖祖代鸡繁育、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2024年,圣农食品在资溪实现总营收超11亿元、创税1.1亿元,成为当地财政的重要支柱。

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的物流配送。
选择资溪,不只是情感回归。“资溪的营商环境在我们布局的6省1市中是非常好的。”傅光明坦言,从县委书记挂帅推进的“圣农产业链专班”,到“一事一议”“容缺审批”等项目机制,再到冷链园区、标准厂房、云仓储等硬件配套,每一次投资都感受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高效联动。
“我们与企业都是相辅相成的。” 中共资溪县委副书记毛奇锋道出了这份 “服务高地” 的底气所在。“我们的生态环境好,容易出好的产品,像我们种鸡的养殖,它是喝矿泉水长大的,我们山上的水都是可饮级。为了把这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圣农产业链服务专班,由县委书记当产业链链长,为圣农的发展全方位服务。”
没有一只鸡能 “完整离开” 圣农
“有句话叫‘日理百万鸡’,我们每天要屠宰200多万只鸡。”圣农食品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席军介绍,在圣农的产业链上,“吃干榨净”是铁打的规矩——鸡的羽毛变成了羽毛鸡杂粉,鸡骨架能加工成宠物饲料或提炼鸡精鸡粉,鸡粪用来生产有机肥、发电,鸡血、鸡肠这些部位,也全都成了动物饲料的原料。

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鸡粪发电厂。
2018年起,圣农集团与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联手,在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构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2022年6月,“圣泽901”父母代种雏——状元白,在江西圣泽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举行首发仪式。“圣泽901”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名录,填补了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卡脖子”短板。目前,“圣泽901”已推广父母代种鸡超40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20%,并出口至非洲、中亚国家。

圣泽生物种鸡。
“以前都是跟着欧美企业后面追,后来能跟他们并排跑,现在我们正憋着劲儿准备冲到前面去领跑。”席军自豪地说。
一个项目带富一方人
走进资溪县的27个村集体公司,几乎都能找到圣农产业链的影子,这条从深山里长出来的产业链,让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我是2021年进厂的,现在已经是打码间的班组长了。”资溪县上皇新村村民曾晓娟和丈夫以前都在外地务工,离家远,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有五六千元工资。她身边的二十多个工友,以前大多围着灶台转,现在成了车间里的 “巧匠人”,每月工资基本都能维持在5000元到6000元。

圣农宰杀四厂自动化分割。
“我家在工厂附近,在养殖场上班,我们觉得很幸福,这里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工资及时发放,福利也好。”鹤城镇排上村村民周建华说。
圣农系企业在资溪布局的二十多个项目,已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养殖场的技术员、加工厂的操作工,到冷链物流的配送员,让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端上“稳稳的饭碗”。

江西圣农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从“鸡的一生”出发
圣农集团在资溪
不仅书写了一个产业的成长史
更映照出一个县域坚持
“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的破局之路
未来
这片深山
将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