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金融活水浇灌振兴路 农行上饶分行定点帮扶的毛楼答卷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武夷山北麓的青山翠谷间,广信区五府山镇毛楼村静静坐落,一条上禹公路穿村而过,连接着赣闽两地。这里林海茫茫,毛竹摇曳,良田点缀,但曾经的毛楼,守着“金山银山”,却难觅富足之路。2021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上饶分行驻村工作队踏上了这片土地,四年光阴,他们用脚步丈量75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用金融的“活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带领毛楼村蹚出了一条“一米、一茶、一民宿”融合发展的振兴新路。田间地头、茶山竹海、农家小院,处处留下了他们实干的身影和乡亲们越来越灿烂的笑容。

筑牢根基:让党旗在振兴一线飘扬

“村子要强,支部先强。”工作队深知,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他们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头等大事。协助村支书当好“领头雁”,手把手提升“两委”班子的能力;走家串户,谈心谈话,物色培养后备力量,为村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定期组织的学习、规范的“三会一课”,让党员们的心更齐了,劲更足了。党员“责任田”的划分,把责任扛在肩上:网格里,党员们带头帮扶产业、整治环境、调解矛盾、应急响应,培育了6位致富“领头羊”,解决了58件乡亲们的急难愁盼。文化“塑魂”工程同步推进,送文化下乡,挖掘本土故事,“党建强基、文化润心”的双轮驱动,让毛楼村的治理焕发新活力,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守住底线:不让一个乡亲掉队

巩固脱贫成果,是驻村工作的硬任务。工作队时刻紧绷这根弦,用“铁脚板”织密防返贫监测网。800多份政策“明白纸”送到家家户户,二维码一扫,申报流程、帮扶措施清清楚楚,让政策阳光照亮每个角落。每月雷打不动的入户走访或电话追踪,紧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产业、就业和收入变化,动态清零风险。他们积极奔走,对接落实了18个公益性岗位;每年春节前后,忙着帮困难群众找岗位、促返岗,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乡亲端稳“饭碗”。暴雨天、寒冬里,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预警户家中,查看房屋是否安全,饮水是否保障,用细致入微的关怀,兜牢了民生底线,累计走访电询800余户,确保风险排查不漏一户一人。

金融活水:润泽乡村产业沃土

作为农行人,工作队最有力的“武器”便是金融。他们深知,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脉。四年间,他们将农行的“惠农e贷”系列产品,精准滴灌到毛楼村的田间地头、茶山民宿,有效破解了乡亲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头雁领航:看到村支书有想法、肯干事,工作队将其纳入“致富带头人白名单”,量身定制“头雁领航贷”,310万元信用授信及时到位,点燃了产业引领的“火种”。

粮安基石:聚焦饭碗里的安全,“粮农e贷”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送去970万元“及时雨”,守护着700亩良田的丰收希望。

乡旅添翼:瞄准蓬勃发展的民宿经济,“乡旅e贷”应运而生,800万元资金支持32家民宿改造升级,让老宅焕新颜,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

累计提供2080万元的信贷支持,惠及95户乡亲,脱贫户获贷率达到100%。这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滋养着毛楼的产业之树日益繁茂。

特色产业:擦亮毛楼“三张名片”

毛楼的振兴密码,在于找准了特色。工作队深入调研,立足资源禀赋,精心打造了“一米、一茶、一民宿”三张闪亮的产业名片。

“毛楼玉珠”米香飘四方。毛楼的好米,曾因“养在深闺”而价廉。工作队请来专家指导选种种植,品质再提升。一个充满诗意的品牌——“毛楼玉珠”诞生了,配上精心设计的包装,绿色生态的卖点直击人心。农行的网点、社区展销,江西卫视的报道,电商平台的推广……线上线下齐发力,“毛楼玉珠”身价倍增,年销售额突破20万元,成为村民增收的“金珠子”。

“知青红”茶韵醉心田:燕子凹的高山野生红茶品质极佳,却同样缺乏叫得响的名号。工作队指导茶农按有机标准加工,严控品质。更妙的是,他们挖掘出燕子凹深厚的知青岁月和茶文化底蕴,为红茶赋予了灵魂——“知青红”。文化节上的茶艺飘香,经销渠道的不断拓展,“知青红”香飘万里,茶农人均增收 3000元,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人。

民宿集群点亮“诗与远方”:背靠武夷山的绝佳生态,是发展民宿的天然优势。工作队以广信旅投的“南篱之兮”和村办的“红房子”民宿为龙头,示范带动。他们积极联系农行金融支持,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同时,借助媒体力量和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四年间,50余家由闲置农房改造的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户均增收3万元。昔日的寂静山村,如今成为游客寻觅的“世外桃源”。

融合共进:奏响产业兴旺交响曲

“一米、一茶、一民宿”不是孤立的音符,而是融合共生的交响乐章。大米产业链条延伸,带动种植加工销售;茶产业与旅游牵手,游客品茶观光乐在其中;民宿集群则引爆了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产生了“1+1+1>3”的效应:

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吸引40多名游子返乡创业。

灵活设置的岗位,让留守妇女、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每年近9000元,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的兴旺,直接带动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大关。村容村貌也随之蝶变,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美丽蝶变: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振兴路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作队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比翼齐飞:

“净水绿岸”工程让3公里河道重现清澈,新建的2处生态湿地宛如绿肺。8座垃圾分类亭、425户改厕和4座卫生公厕的普及,让村庄告别“脏乱差”。

新农村点建设如火如荼,新建的拦水坝映着翠色,千米休闲步道蜿蜒林间,路灯、健身器材点缀其中,“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生活日常。

毛竹关出省公路和毛楼石孔至金钟山公路的打通,不仅让毛竹资源顺畅“出山”,更将五府山深度融入武夷山大旅游圈。

曾经信号薄弱的山村,在工作队协调下新增了4座通信基站,如今信号满格,联通山外世界。

幸福回响:山村奏响“共富乐章”

四年的汗水浇灌,结出丰硕的果实。产业兴了,环境美了,百姓富了。曾经的脱贫户李大姐,如今在民宿里忙前忙后,脸上洋溢着满足:“家门口就能挣上钱,老人孩子也能顾上,这日子,真有奔头!”村民们舒展的笑颜,是毛楼村最美的风景,更是对驻村工作队四年倾情付出的最好回响。

中国农业银行上饶分行驻毛楼村工作队,用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以金融“活水”润泽产业“沃土”,让毛楼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他们脚踏实地、深耕不辍的帮扶实践,不仅赢得了连续四年市级考核“好”的最高评价,更被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毛楼样本”。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