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瓷映烽火照初心:抗战胜利80周年陶瓷展里的家国记忆与时代回响

新浪江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陶瓷展上,100余件瓷品,涵盖承载抗战印记的实物瓷,弘扬抗战精神的艺术创作,讴歌和平的当代佳作,以及展现景德镇新时期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精品力作,用釉色与线条编织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烽火岁月”“和平之光”“盛世华章”三个篇章在陶瓷艺术当中精彩呈现。展览开幕当天,吸引了三百余人前来观看。

烽火岁月:瓷上有烽火,釉里见丹心

步入“烽火岁月”展厅,赖德全笔下的《红色记忆之黄河》率先映入眼帘。釉上彩的黄河浪涛翻滚如沸腾的热血,毛主席伫立岸边身披霞光,仿佛能听见他指点江山时的铿锵语调。不远处,《刀寒锋冷驱倭寇》的瓷板上,抗日战士的刺刀划破晨雾,瓷面特有的冰裂纹让刀锋更显凛冽——那是瓷艺家用窑火凝固的血性。

展厅一侧一只瓷盘引人驻足,画面中的小女孩惊恐、无助,旁侧“孩子,忍耐着,光明在黑暗的尽头”的题词力透瓷背。1938年12月,时任中共景德镇市市委书记彭炎奉命离开景德镇时,宣传部长严兴让将这块瓷盘赠送给彭炎,并且邀请彭炎在瓷盘上题词。1938年冬夜,彭炎带着这只瓷盘连夜撤离,渡鄱阳湖时写下绝句八首,记述了当时的险恶形势和他的心情。彭炎之女彭小苓说:“这块瓷盘见证了抗战八年的历史,今天在中国瓷都景德镇,我们想通过这次陶瓷展览让景德镇的同胞们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和平之光:釉色染春晖,瓷韵寄远思

从战火硝烟中走出,“和平之光”展厅的色调骤然明亮。吴光辉创作的《瑶里改编凝青史》里,当年新四军改编的旧址已覆满新绿,釉下彩的松树苍劲有力,饱含“青松挺且直”的风采。饶小晴与余欣合作的《战旗红》前,红领巾少年抬手触碰八一军旗的画面让观者心头一暖——新彩技法让少年的眼神清亮如洗,仿佛能穿透时光与将士相视一笑。

国礼瓷展区的玻璃柜里,“三阳开泰扁肚瓶”的郎窑红釉在灯光下流淌,邓希平调配的釉色正似初升朝阳,1981年邓小平将同样的作品赠予日本外相。2025年赠予法国总统的“金玉祥和四海归心天球瓶”,青花缠枝纹缠绕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瓶身弧度里盛着“天下大同”的期盼。

“你看这小女孩喂鸽子的神态。”景德镇市伍陆柒陶瓷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华锋指着张世椿的《在我们的土地上》说道,“战争年代的孩子盼和平,如今的我们更该守住这份安宁。”

盛世华章:千年窑火旺,新篇入瓷来

步入“盛世华章”展厅,《华夏印记》瓷板画的青花长城蜿蜒如巨龙,高温颜色釉烧制的天安门城楼在光影中金碧辉煌,釉料的流动感让建筑有了呼吸。隔壁展柜里,碳化硼陶瓷与纳米陶瓷球泛着金属光泽——这些应用于航天领域的“科技瓷”,与传统瓷瓶并置,诉说着千年瓷都的蜕变。

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正以更加创新的技法进入大众的视野,《耕耘 驰骋 探宇 翱翔》系列瓷板作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我想以瓷为媒介,呈现农业耕耘、列车驰骋、深空探索、航天翱翔,借青花、窑变釉等工艺,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祖国各领域在科技的助力下正在实现飞速发展的蓬勃景象。”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青花山水非遗传承人周晓彤说道。

离开展厅时,夕阳透过玻璃窗,给《江山永固》浮雕镀上一层金色,画面当中的长城巍峨蜿蜒,雄伟壮丽,仿佛诉说着我们今天的“盛世华章”正是从那段“烽火岁月”开始的。100余件陶瓷作品,100余段凝固的历史,它们在景德镇的窑火中淬炼,终将在代代相传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全媒体记者 李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