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说不要就不要?这事有蹊跷!

新浪江西
关注“取!我就要取!这钱是给我儿子结婚当彩礼的!”8月的一天,建设银行萍乡芦溪支行营业大厅,一位女士语气坚决地要求提前支取30万元定期存款。观察到这笔存款距离到期仅剩一个月,经办柜员连忙提醒:“大姐,提前取的话,您要损失近2万元利息呢!”柜员的例行提示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反应,张女士只是重复着取款诉求。
这反常的“淡定”,像一颗石子投进了营运副行长的心里——寻常百姓面对数万元利息损失,总会犹豫再三,她为何如此急迫?
抽丝剥茧:可疑迹象串起诈骗拼图
营运副行长快步走到柜台前,一边核对存折,一边再次确认用途。这一核对,更多疑点浮出水面:存折并非本网点开立,张女士也是首次在这里办理大额业务;既没提前预约,也没联系自己的管户经理,典型的“异地+大额+定期提前支取”风险特征,警惕性瞬间拉满。
“要不再联系下您家人,再商量商量?”主管提议。张女士却急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儿子刚上完夜班呢,在休息,别吵醒他。”拒绝得干脆利落,反而更显可疑。
“您稍等,大额现金调拨需要时间,我先给您看份风险提示。”主管稳住客户,将存折妥善收好,拿出《大额取现风险提示告知书》,逐条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可张女士听完,不仅否认被骗,还立刻在告知书上签了字按了手印,那股“爽快”劲儿,让在场工作人员心里的疑云更重了。
心理博弈:当专业劝导遭遇“洗脑”受害者
主管悄悄联系了女士的管户客户经理,得到的回复令人心惊:“她儿子近期没有结婚计划!”再看张女士,正低头对着手机屏幕快速操作,一个陌生软件的界面一闪而过,有意避开我行工作人员视线——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可怕的可能:她正遭遇电信诈骗,且深陷其中!
“大姐,您是不是听了别人的话才来取钱的?”主管突然开口询问。张女士眼神一慌,嘴上还硬着:“没有,就是我自己要用。”但那瞬间的慌乱,彻底证实了大家的判断。
雷霆行动:警银联动上演“黄金半小时”
情况紧急!主管立刻悄悄拨通了报警电话,同时联系反诈中心单诚警官。几分钟后,民警和反诈工作人员赶到网点,将张女士请到独立房间耐心劝导,并成功联系上了她的家人。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张女士轻信了虚假投资骗局,而这30万只是其中一笔。
万幸的是,在银行和警方的合力拦截下,这笔即将落入骗子口袋的30万保住了。更让人欣慰的是,由于报警及时,女士此前在邮政银行取出的25万元现金,也被成功追回。
双重胜利:拦截55万元背后的温度
“那可是我的养老钱啊,真是谢谢你们!”看着失而复得的钱款,张女士喜极而泣。这场没有硝烟的“钱袋子保卫战”,不仅护住了55万元血汗钱,更守住了一个家庭的安宁。
支行里,这样的守护每天都在发生。窗口前的一句多问,柜台后的一次核对,大厅里的一声提醒,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像一张细密的网,将诈骗分子的伎俩牢牢挡在外面,也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敏感、对责任的坚守,让金融安全的防线愈发坚固,让每一位百姓的“钱袋子”都暖烘烘、沉甸甸的。
金融安全的防线,从来不是冰冷的制度条文,而是由无数双“火眼金睛”和一颗颗负责任的心共同筑成。当每一位银行从业者都把客户的“钱袋子”当成自家事,这份坚守便会化作暖流,让百姓在与银行打交道时,多一份安心,多一份踏实,更让“守护”二字,在日常的点滴里愈发厚重。(易赟凯、曾静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