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拦截!银行紧急止付为客户挽回经济损失

新浪江西
关注2025年6月25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刚准备结束营业的玉山新家门支行系统内收到一条关于外汇的查询查复,主管立即电联客户核对相关情况,在沟通过程中,察觉到客户张阿姨对此交易毫不知情,对其资金状况一直吱吱呜呜。与网点负责人汇报后,立即启动可疑交易应急预案。让阿姨速来网点并拨打了反诈中心民警的电话。
原来,张阿姨三天前接到自称“上饶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电话,对方以“涉嫌洗钱案”为由,要求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诈骗分子通过精准的个人信息轰炸、伪造的警官证视频及“案件协查文件”,逐步瓦解张阿姨的心理防线。在持续48小时的“心理操控”下,张阿姨不仅将存款悉数转入银行账户,更按照指令完成购汇操作,分两天汇出境外共计金额217900元港币。
网点在核实可疑交易后,告诉张阿姨,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张阿姨仍心存疑虑,不肯告知相关情况,拿着手机怕我们知道其资金的去向。一直到工作人员逐条拆解诈骗话术,并播放近期反诈宣传案例音频,她才惊觉受骗。银行果断采取紧急止付措施,成功拦截到一笔汇出资金108900元港币。
事后,惊魂未定的张阿姨,颤抖着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要不是你们专业又负责,我下半辈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活!”这场惊心动魄的反诈行动,不仅彰显了银行金融科技与人工智慧的双重防线威力,更折射出老年群体在新型网络诈骗面前的脆弱性。
近年来,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案件呈现“话术升级、跨境转移、精准靶向”等特点,老年群体因信息接收渠道有限、反诈意识薄弱,成为主要受害对象。银行业人士提醒,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公民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若遭遇可疑情况,可通过“110反诈专线”或就近银行网点进行核实。守护群众“钱袋子”,需要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共同织密反诈防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