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润今 薪火相传——“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江西站启动仪式在南昌大学举行

新浪江西
关注
启动仪式现场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培养古籍保护后备人才,5月26日上午,“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江西站启动仪式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南昌大学图书馆承办。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东,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昌兵,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少平,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焕文出席启动仪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景德镇陶瓷大学图书馆和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负责人,以及南昌大学师生共140余人参加活动。
多方联动,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少平致欢迎辞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少平在欢迎辞中强调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高校应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参与“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将古籍保护专业知识转化为青年学子易于接受的文化语言,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觉的“古籍守护者”,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东致辞
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东在致辞中指出,高等院校是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江西省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加强图书馆、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可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古籍保护事业,开创江西省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新局面,推动古籍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活动启动
启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向首批参与江西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高校捐赠《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为青年学子提供研习传统文化的权威读本。随后,与会领导共同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江西站活动。

图书捐赠仪式
专家开讲,深挖古籍时代价值
首场专题讲座《中华古籍保护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使命》由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担纲。他从“为何保护中华古籍”和“如何保护中华古籍”两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古籍在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新时代古籍保护应在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传承性保护,真正实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目标,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作专题讲座
沉浸体验,感受古籍千年魅力
活动现场,“江右撷珍 古韵华章——江西省图书馆 南昌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联展”同步开展,师生们近距离接触《欧阳文忠公集》《宋应星四种》《孟子四考》《学庸管窥》等百余件馆藏珍贵古籍,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重要性。古籍修复师现场演示“补揭压裱”技艺,师生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古籍修复、雕版印刷、仿写临摹等体验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古籍保护的了解,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籍文献联展及体验活动现场
下一步,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将进一步强化枢纽作用,陆续走进江西中医药大学、井冈山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和上饶师范学院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通过课程推广、展览体验、专家讲座形式,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培养青年后备力量,为古籍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能,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