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非遗文化 绽放时代光彩——新余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综述

新浪江西
关注典雅精致的夏布绣,神奇浪漫的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精彩激烈的分宜洋江赛龙舟……这些丰富多样、颇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人熟知;这些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近年来,新余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促进新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深层次发展。
随着新余市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非遗也越来越融入生活,给市民的生活增色不少。
文旅融合,让非遗“火”起来
今年“端午”期间,为了让非遗更加贴近百姓、服务大众,新余市深入挖掘端午节传统文化内涵,将节日传统融入旅游活动中,举办了分宜县第三届龙舟文化旅游季,龙头下水、舞龙巡游、龙舟表演赛、包粽子比赛等活动吸引力大批游客围观、参与。江西新闻、网易新闻、新余发布等媒体平台纷纷报道旅游节盛况,活动总人流量约5万余人次。仙女湖景区、宽心小镇推出了端午国风游园会,互动演艺、端午互动游玩项目点雄黄、雅趣蹴鞠、寻粽拼图、财迷作诗等香囊DIY、粽子DIY、古风提灯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尽情体验端午习俗,感受传统文化。
新余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着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文旅产业链。举办新余市“非遗购物节”,借助媒体力量宣传推广新余非遗,联合旅行机构推出非遗体验、研学、互动项目,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进而带动新余文旅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非遗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2022年,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目录,分宜县双林镇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省级非遗小镇年度优秀创建单位”。
薪火相传,让非遗“活”起来
传承是非遗保护的重要课题。为了让非遗薪火相传,新余市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非遗“四进”活动,使非遗深入千家万户,让学生们在刺绣、剪纸等培训活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和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近年来组织开展全市非遗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和渝钤文化大讲堂2次,70余人次参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张小红,通过“夏布绣进社区”“夏布绣+国民教育”等方式授徒授艺培养人才,多年来免费培育了1万余名夏布绣技艺人才,带动了地方就业创业2000余人。
久久为功,让非遗“强”起来
一直以来,新余市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新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成立了新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会,做到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分类保护,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62项、县级93项);认定了一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11人、市级45人、县级85人);编撰出版了7本非遗书籍和理论专著;拥有夏布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新余学院夏布绣研究基地1个、江西夏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传播基地1个、新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新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体系。
为落实新余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新余市将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展示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创新方式方法,让非遗更好更快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同时深入挖掘非物质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步伐,切实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