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江西近十万角膜病患者等待移植 一些医院

02015-02-09 10:25 江西晨报 0
我省去年有63例眼角膜捐献。晨报记者 徐柳平 图我省去年有63例眼角膜捐献。晨报记者 徐柳平 图

  近年来,我省眼角膜捐献呈上升趋势,然而与庞大的需求量相比,仍显不足。数据显示,江西有角膜病患者8万至10万,其中近80%的患者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获光明。但目前江西每年角膜移植手术量不超过200例,仅为角膜病患者的0.2%。

  现状:

  江西近十万角膜病患者“等米下锅”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角膜疾病是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第四大致盲病,约占5.1%。

  记者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了解到,我省有角膜病患者8万至10万,近80%的患者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新获得光明。但目前江西每年角膜移植手术量不超过200例,仅为角膜病患者的0.2%。不少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等待已经放弃治疗。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角膜科主任周文天说:“去年一年我们做的角膜移植手术约百例,但是在我们这里登记预约的手术患者仍超过百人。并不是我们这里手术技术不行,而是我省眼角膜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没有足够的眼角膜,患者和医生只能耐心等待。”

  无奈:

  眼角膜捐献不足 一些医院进口眼角膜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眼角膜需求量太大,仅靠捐献的眼角膜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般本地捐献一对眼角膜,马上就要用于危重眼病患者,但仍有危重眼病患者无法等到眼角膜捐献。为此,一些医院开始利用校友等关系从美国进口眼角膜。

  专家表示,从美国进口的眼角膜相比本地捐献的还是有诸多弊端。首先就是眼角膜的保存问题,虽然眼角膜摘除后储存期限可长达14天,但是越快用于手术质量越好,而从美国进口则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并且还有复杂的出入境检疫等手续,这些一般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来完成。另外,从国外进口还涉及运输等必需的费用。

  探因:

  传统观念制约我省遗体捐献

  一方面是我省眼角膜供求比悬殊,存在巨大缺口,不少病人望眼欲穿却只能苦等;另一方面是遗体捐献工作开展7年来眼角膜捐献仅150例,根本无法满足医疗需求,是何原因导致这一现象?

  周文天表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传统观念影响,捐献志愿者较少。同时,有时候本人愿意捐献,但是家属并不同意,虽然有志愿者前期签了眼角膜捐献协议书,但最后不了了之。

  据了解,曾经有一位家住九江的小女孩,其父亲在生前签下了眼角膜捐献协议书,小女孩和母亲都表示同意。但当眼角膜捐献接收站工作人员前去取眼角膜时,受到了小女孩其他亲戚的阻拦。工作人员耐心劝说,可其他家属仍不同意。最后,工作人员只好放弃。

  建议:

  充分发挥眼库统筹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虽然成立了眼库,但是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导致原本就极其珍贵的眼角膜不能够最大化地利用。

  “我省设立医院眼库,一定程度上是参照福建等省份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目前还未完全运转起来。”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如是说道。

  记者了解到,厦门眼库是福建省首个眼库,早在2008年就已经成立。如今厦门角膜移植数量在全国居前列,厦门眼科中心眼库的专科角膜移植总量在2013年就已经超过8000例。

  省红十字会捐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还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眼库‘设而无用’,希望早点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具体的规划和运作制度要配套出台,充分发挥眼库的统筹作用。”

  呼吁:

  全面建立移植监管体系使捐献过程透明

  众所周知,捐赠器官是一种公益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传统观念成最大阻碍,即使本人同意了,不少家属因为观念上不能接受,最后拒绝捐献。

  捐献眼角膜其实是生命的延续。专家呼吁解决眼角膜捐献缺乏,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让更多人转变观念。社会各界应该多宣传成功案例,让大家认识并接受捐赠器官或遗体是延续生命的观念。

  同时要系统地消除人们的顾虑,还应当建立全面的人体器官移植监管体系,对公民捐献器官的信息进行全程公开,包括捐献的方式、器官去向、具备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等,必须说明从捐献的开始到结束没有利益的牵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消除公众对捐献器官的疑虑。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 报价(万) 联系方式
前翻

地方站首页

后翻
Sina.cn04-29 02:0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