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出席第四届旅游年会 对话高铁旅游


2015年1月13日下午,上饶市委常委、三清山风景区党委书记陈晓平出席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年会高铁旅游传播论坛“高端对话”,赢得业界喝彩。
围绕高铁沿线城市做宣传,灵活地运用媒体才是关键
近些年,我国高铁飞速发展,通车里程不断延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出行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变,有人喻之为“高铁时代”。高铁对我国旅游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对旅游市场格局、开发规划、出行方式、产品组合都带来很大影响。正因如此,围绕高铁、依托高铁做好传播营销的工作,日益受到各相关方面的重视。
对于如何利用高铁宣传旅游,陈晓平觉得做好高铁宣传旅游重点是围绕高铁沿线城市开展旅游宣传,灵活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才是关键。
他认为在“高铁时代”下开展“高铁旅游宣传”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利用高铁上的宣传载体进行旅游宣传,重点是围绕高铁沿线城市开展旅游宣传,灵活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才是关键。当然,高铁媒体是旅游宣传不可丢失的一块阵地,评价高铁媒体资源的价值,不应该单纯的看点击量、人流量、收视率、阅读率。高铁媒体资源,也包括其他资源,但是现在强迫式的植入广告太多了。陈晓平建议能否在形式上与乘客多一些互动,能否在内容上多一些实用和吸引,让乘客在封闭的车厢里从广告宣传中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找到价值、体会快乐。
高铁杂志比高铁电视优势更明显
有人认为,高铁营销最有效的是做好车厢内的宣传,最管用的媒体就是高铁车厢内的电视。对于这个问题,陈晓平有自己的看法。
陈晓平认为高铁电视有视频和声音,的确比静态的灯箱广告、座椅靠背广告在表现手法上更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他觉得目前运作的不算成功。
相对于高铁电视来说,他个人更热衷于翻翻放置在座椅靠背上的杂志。从广告投放者角度来讲,他觉得广告价格太高,直接影响到了节目内容的质量,从而影响到了媒体资源的价值。几十万的广告费只能播个5秒钟的广告,能播放个广告语就不错了,怎么谈节目质量?
高铁旅游产品应随“行”而变
在谈到高铁旅游产品开发及配套问题时,陈晓平提出要打造高铁旅游产品,必须抓住高铁游客区别于团队游客、自驾游客的特性。最大的区别就是六要素中的“行”,因为路途“快”了,时间“足”了,进而游客的想法也就“多”了。曾经路途漫长,如今风驰电掣,曾经游客大都走马观花,如今却悠然自得。这就对我们打造产品,提升配套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随“行”而变,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速推进区域合作
要加强城市和城市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融合,要组合旅游产品,使其更加丰富,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也正在尝试这种区域合作,三清山正联合婺源、景德镇古窑共同推出“最美之旅”旅游线路这一品牌,合理推向市场,尽快使其成为继“昆大丽”之外的又一条热门旅游线路。
二是加快旅游集散地建设
要针对高铁自助游客,尽快构建“高铁+公交”、“高铁+集散地”、“高铁+酒店”的现代城市服务体系。要让景区小交通与大交通无缝对接,要把出租车、观光车停在高铁站,要让旅行社把店开进高铁站,要让游客实现景区和景区的快速换乘。目前,上饶也正在抓紧筹建旅游集散中心,预计两到三年内会投入使用。
三是要培育休闲旅游业态
要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一些适合高铁中高端游客的休闲旅游产品。要能够吸引住游客、留的住游客,要让高铁游客充分享受“快旅慢游”的轻松惬意。
最后陈晓平在会上用一句话描述高铁旅游传播:“高铁旅游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让我们一起乘坐高铁,携手共创,行驶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