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济好戏连台 工业增加值列中部省会


天圆网讯 对于南昌而言,马年的冬天依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因为这里处处活力四射的激情冲淡了严冬原本的寒冷。今年1-10月份,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71.15亿元,同比增长11.9%,是今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8%);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今年全市推进实施的3000万元及以上工业重大项目365项;九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这一个个耀眼的数字仿佛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奏响了2014南昌经济的最强音!
今年国内经济形势面临下行的压力很大,情形跟2008年很相似,但原因不同。今年是由于国内环境倒逼所致。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南昌如何应对?目前又是怎样的状态?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精辟地概括分析道,在发展升级方面,主要呈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支撑南昌经济的产业排序由以前的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产业(农业),向现在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一产业(农业)方向调整。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南昌经济支撑的比重正快速上升,同时,在南昌大项目的落地让今年的工业投资达到了1400亿;建设升级方面,新城旧改都是“三年计划”,特别是旧改,不是简单复制以前单一的居住功能,而是实现各方面全配套的商住功能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功不可没,为南昌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动力升级,招商引资是生命线,通过产业招商,形成良性循环,让发展生命力更加旺盛。
A:发展升级:
1、产业升级铸经济腾飞“新引擎”
发展不是“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南昌始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厚积薄发,只为“一击即中”。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南昌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鼓励投资、技术创新、进出口等方面推出系列扶持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同时,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制造业专项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基金、光电子产业化专项资金等3项财政专项资金。
目前,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两个省级产业集群,分别是高新区光电及通讯产业集群和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高新区光电及通讯产业集群,主要以LED器件、线缆、LED芯片、微型电声器件、耳机、手机、LCM显示器、电容式触摸屏、光学镜头、电感、变压器、接触式彩色影像传感器等为主导产品。经开区以手机触摸屏、血糖仪等为主导产品的光电产业集群得到迅猛发展,实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今年以来,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喜事连连,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企业纷纷来落户。南昌已成为全国4个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电子信息4大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
落户于高新区的晶能光电公司是从事硅衬底与芯片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定位于差异化高端市场,该公司战略业务部经理王琼介绍道,“晶能光电每年有超过8000万元投入到技术上,是技术领域里的领跑者,产品性能已全面超越了国内以及台湾的同类产品。”谈及晶能光电产品优势,王琼侃侃而谈,对于小功率的硅衬底LED芯片,封装时可以少打一根金属线,电极所占发光面积更小、可靠性好,所以在数码、显示领域等需要密集排列的小芯片市场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正是因为晶能光电“硅衬底”技术领先,也吸引了一批中、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南昌兆驰LED照明公司就是一个代表。“我们跟晶能光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产品是节能环保的LED,用的正是晶能光电硅衬底技术的芯片,我们进入之后,让晶能光电规模上扩大,从而降低了成本,我们的产品也更便宜了,价格跟普通灯差不多,老百姓都愿意接受。”南昌兆驰LED照明公司经理胡小明对这种战略合作表示满意,并对未来占领全国乃至国际LED市场充满信心。
2、重大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夯实工业发展后劲
今年,江西五十铃十万辆整车项目已完成近16万平方米车间工程建设;10月,项目一期工程5万辆整车生产线如期建成投产。10月27日,江西五十铃首款皮卡d-max正式下线,12月7日将正式上市销售。这是国内首款使用五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皮卡汽车,整体配置较高,在高端皮卡车型中极具竞争力……像这样的项目只是南昌工业园区的一个缩影。欧菲光中大、大飞机研制及生产一期建设项目、中小尺寸电容屏项目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夯实我市工业园区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南昌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将各园区建设成为环境最优、体制最佳、活力最强的产业发展集聚区。今年1-10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6.37亿元,同比增长8.45%;实现工业增加值819.16亿元,同比增长10.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0.01亿元,同比增长11.83%;利税总额347.54亿元,同比增长29.1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578.99亿元,同比增长20.40%,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其中,高新、经开、小蓝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5.21亿元、704.05亿元和543.18亿元,占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71%,对工业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B、建设升级
1、“临空经济区”打响招商引资“金字招牌”
作为我市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又一个重要依托,亦是江西崛起强劲飞升的新的增长点,“临空经济区”已成为昌九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和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是一个酝酿了7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年正式浮出水面。省政府正式批复《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根据规划,临空经济区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及周边服务区为核心,总共约223平方公里。空间布局划分为两大区域,包括空港枢纽区和集聚发展区,此外规划还设定了临空辐射区向南昌市新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九江市永修县等周边区域辐射拓展。
早在2007年,南昌首次提出“临空经济圈”的概念,期望依托昌北国际机场,建成刺激南昌区域经济腾飞的一块高地。7年蓄势,梦想开始成真,南昌临空经济区终于上升为省级战略。“南昌临空经济区作为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中游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绿色智慧空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和改革创新示范区,将在未来带动全省产业升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这将对南昌对外招商引资打响一块‘金字招牌’。”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踌躇满志。
2、园区打造“绿色”增长极,收获生态红利
无论是高新区还是经开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开发区,必须要使生态环境更加“绿色”,从而享受“绿色红利”。
作为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样板,南昌高新区引人注目,她告诉世人,高新人不仅醉心于经济发展,也着迷于绿色的故事。良好的环境,不仅引来市民休闲,也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在周边落户。如今,方圆几十公里土地大幅升值,“生态红利”扑面而来。舍弃眼前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的背后,是高新区人“绿色生产力”理念。这不仅是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的行为准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邱向军说:真正懂“绿”的人,关注的不仅是绿色的生态,更是绿色的产业、绿色的机制、绿色的理念的融合。 “绿”的背后其实是“红”,是“生态红利”。为了让生态红利的雪球越滚越大,高新区又启动了18平方公里环瑶湖生态景观带建设,如今,一个具有海滨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植物丰富、色彩斑斓的瑶湖郊野大型森林公园已显雏形,并逐渐成为南昌市民休闲的首选之地,被市民称为南昌的“马尔代夫”。
做特“绿”、做活“水”、做优“湿地”……这是经开人。立足环境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速区内道路景观带及龙潭、青岚、乌沙河,黄家湖、白水湖等“三渠两湖”滨水景观工程建设,精心打造杜鹃花博览园、孔目湖湿地公园和儒乐湖绿地公园等建设,真正把经开区建设成为生态优美、环境宜人、宜业宜居,支撑、扮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级生态现代工业新城。“一路一景,一路一树”是经开区建设规划的总体原则,打造形成精品景观路,其中东西一路、小微大道、建业大道、英雄八路、昌北大道西段均为高品质、高质量营造,南北三路、昌北大道东段为整齐化、一体化营造;通过“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和创文保卫工程,经开区将会让“绿色”成为园区发展的基本色调,成为园区建设新的支撑力量。
C、动力升级:
1、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
“全市上下结合主攻产业,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资源优势,召开形式多样、渠道广泛的专业招商推介活动,变全面出击、遍地开花为主业招商、专题招商。全市重点打造了13支专业招商团队,打好小分队招商、团队招商、会展招商、驻点招商、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乡缘招商、网络招商的‘招商组合拳’。”市外经贸委负责人信心十足。 给他“撑腰”的是后面亮澄澄的数据,今年1-10月,签约重大项目193个,投资总额1247亿元。引进了欧菲光产业园,鸿利光电产业园,海派手机产业园、韩国美法思与联创电子合作的触摸屏项目兆驰LED照明及封装生产线项目、恒动汽车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
同时,还要突出县区的“生力军”作用,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招商队伍齐上阵,打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新兴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团队招商、会展招商等形式的“招商组合拳”。该委不断发挥市直部门的“专业兵团”作用,13支市直专业招商团队发挥所在行业的政策、信息、人脉优势,捕捉信息,招大引强。优化市直部门的“后方保障”作用,以“高点定位、高效集成、高质服务”为目标,营造廉政、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服务型政务环境。
2、内建外扩——打造投资“新天堂”
“到2015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将达四分之一,到2020年力争达到三分之一。届时,南昌将与武汉、长沙、合肥一道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名副其实地成为带动江西全省科学发展的‘火车头’。”市外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谈及南昌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他表示,作为中国长江经济带最具增长潜力的城市之一,南昌未来的发展必将为海内外资本提供更广阔的投资机遇。
对外,与武汉、长沙、合肥形成了“武汉共识”,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内,南昌与九江、宜春、抚州形成了“前湖共识”,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昌丰樟高一体化,加强大南昌都市圈城市间的交流互动;现在昌九“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互补对接”全面展开,昌九高速四改八和昌九大道建设全面推进。这里,俨然已成为中部最引人注目的投资热土之一。(记者 邓微/文 王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