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健华:应以客观、历史、战略的视野研

刘上洋部长、孙刚副省长,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江西文化研究会正式恭请了傅克诚主席为名誉会长、刘上洋部长、孙刚副省长为名誉副会长;通过了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名单。这样,江西文化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就正式成立了。会议通过了江西文化研究会章程和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这样,江西文化研究会就可以正式开展相关工作。
在这里,我代表江西文化研究会,感谢傅克诚主席、刘上洋部长、孙刚副省长对江西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所付出的努力,感谢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出版集团、中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对文化研究会成立过程中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今天参会的和因故未参会的同志对江西文化的发展繁荣的热情参与。
下面我讲点个人的想法。江西文化研究会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首先我认为应该以客观的、历史的、战略的视野来研究江西文化,我们主张的江西文化研究既有如文学、艺术、宗教、书院、陶瓷等狭义的文化概念,更应该有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广义的大文化概念。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为文化研究而研究江西的文化现象,而是要通过对江西文化现象的研究,更清醒地、更准确地认识我们的优势,知道如何改变我们的劣势,更好地推动江西社会、经济、文化的科学发展,提振江西人的自信,提升江西人的素质和形象,繁荣江西文化,发展江西经济,和谐江西社会,为江西、为中华民族、为人类能做出我们江西人应有的贡献。使外埠人士对江西、对江西人给予更多正面的评价和应有的尊重。使江西人自己有更开阔更深远的视野,更科学更正确的观念,更开放更自觉的姿态、更清醒更谦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特别是应创造更令人满意的政治生态和人文环境,让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光明前途,从而提升江西人的自信心和幸福度。
从狭义的文化概念而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的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的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很强的穿透力,有潜移默化的广泛持续的作用。所以,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从宏观层面说,我们华夏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不同的发展阶段,如狩猎文明、草原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阶梯式发展,这各个阶段其中又始终贯穿着政治文明、商贸文明、金融文明和交通文明,不同地域在各个不同文明阶梯中发展的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商周阶段草原文明的中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农耕文明的早中期,文明的中心集中在齐鲁、燕赵和中原地区,农耕文明中后期即魏晋以后文明中心逐渐向江南转移。加上地域文明的自身发展,所以,江西自唐中期以来的千余年间,创造了令赣人骄傲和自豪的灿烂文化。值得称道的东西很多,比如北宋南宋江西贡献给朝廷的粮食占全国的30%左右,明清占20%左右,在这一阶段,江西的冶炼、陶瓷、造纸、制药、刻字等工业排在全国的前列。唐中期到宋元明清,江右商帮与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成为全国三大有影响的商帮。历史上曾有“作客莫如江右”“无江西不成买卖”的评价。比较典型的缩影,抚州流坑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也可以证实这一点。流坑通过乐安河抚河进入鄱阳湖长江,将乐安、永丰山区的竹木资源运往长江三角洲,商贸带来了巨大财富,也传送了外部世界的信息和观念,才建起如此庞大而精美的农村古建筑群,才有能力兴办教育,才培养出了那么多进士,才出了那么多文人和官员。
根据24史和“中国名人录”,中国年鉴统计,江西名人在唐代排全国第13位,北宋则进到第9位,南宋前进到全国第3位,明代也排在第3位,清代退到了第10位。江西自有科举以来,有进士10506人,占全国10.7%,宋代就有5145人,全国排第二,明代3114人,居全国第三,清代1919人,退居全国第五。全国历代共有状元494人,江西占40人,占比8.09%,居全国各省第五位,宋明两朝就有状元30人,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唐代以来,赣人出仕宰相有28位,副宰相62人,24史立传的江西人有500多位。
江西繁荣昌盛了上千年。这一阶段江西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因为唐宋元明江西书院数量居全国第一。各时期分别占全国20-30%不等。这就可以看出文化的重要性。历代特别著名的历史文化人物,江西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有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派,有欧阳修和他的古文运动,有王安石和他的变法改革,有晏殊和他的西江词派,有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以及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享誉上千年的黄派特色的书法,有朱熹和他的理学,有陆九渊和他的心学,有汤显祖和他的临川四梦,还有董源的山水画,朱耷的写意画,慧运和他的净土宗,行思和他的禅宗法系,张道陵和他的天师道,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唐宋数百年,散文八大家,江西占三家,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文化作品及开创的学术体系,在他的那个时代均属全国顶级的一流水平,影响中国文化上千年。这些都是江西文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唐中期到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江西人有诸多骄傲自豪的理由。有研究表明,中国历史文化论综合实力和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江西仅次于山东、河南,名列第三。为何晚清以后进入近现代,江西开始衰弱,以至到今天滑落到被边缘化的程度;原因何在?
孟建柱书记到江西任职的第五天,省委办公厅的同志打电话约我到滨江宾馆,到孟书记的住处聊了一个晚上。他问了两个问题:江西为什么落后?你对江西人怎么看?我认为江西落后的历史原因有四点:一是江西做为太平天国与湘军的主战场,一战十年,尤其是曾国藩所设立的厘局,对江西生产力的破坏极大,并掠夺了江西大量财富;二是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对江西生产力的影响不可小视;三是京沪、京广铁路的开通,作为南北大通道的赣江大庾岭商道为此衰弱废弃,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彻底改变。交通地位一落千丈,政治、经济、文化逐步封闭,锁定了近现代江西日益衰弱的基本格局;四是建国后30多年基本属于食品、布料等基本生活物资短缺时期,农业显得尤其重要,江西的经济发展战略几十年是以农业为主攻方向,把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这一战略一直延续到90年代。
清末明初,诞生大众传媒之后,社会舆论对江西也有评价。1904年从《江西官报》称“江西物产虽富,风气未开”。光绪江西布政使翁曾桂说“江西守旧,人开化难于他省”。谭嗣同说“江西习俗守旧,愚如土番,上无开民智之长官,下无通民情之学会,一见俗人妇孺意计中所不能有之雄图霸业,势必群然奔骇,不惜死力相阻挠”。而谈到湖南,则说:“自数年以来,文明日启,脑筋日灵,言新则群喜,语旧则众唾”。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日报》评论:“江西人性质素来保守”。就当代而言,从宏观上说江西人容易宁左勿右,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总是慢人一拍,另外,对教育、文化、城市建设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工作也重视不够。江西落后就是必然的现实。当然说起具体原因,还可历数很多。
对江西人怎么看,上洋部长有篇散文叫江西人,生动深刻揭示了当代江西人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我非常赞同,并深有感触。
我和孟书记谈了赣文化和湘文化的对比,赣湘地理相近,环境相似,物产相同,但地域文化有着较大差异,导致湖南出了诸多元帅,领袖,出了令朝廷倚重的湘军,可以说湘军文化是湘文化的一个剪影,就是互相扶持的团队精神,这正是江西缺少的最重要的人文精神。论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江西人不比湖南人差。所以江西出了不少文人、艺术家,这个比湖南强,这主要依靠个人奋斗,因为没有团队也能做到。
我认为我们应该站到一个历史的高度,从宏观、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江西具体的一些文化现象,可以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自己。我们作为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文化人,应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给江西人传播弘扬更积极、更健康、更向上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如文化研究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会使我们文化研究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也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其次,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具体课题着手,以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来推动文化研究。我们想研究的内容很多,诸如中医药文化、宗教文化、陶瓷文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名人文化、商贸文化,还有地域特色的临川文化,庐陵文化、浔阳文化、豫章文化等等。大家可以从一个大的文化现象中选取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课题,上报到研究会来。研究会认可的课题均予以资助。资助的形式主要以稿费的形式来体现。第一保证出版,出版费用研究会解决,稿费中如属重点课题按正常稿酬的2-4倍支付,如一般课题既保证出版又支付正常稿酬。课题研究人员还可经研究会同意,以研究会名义争取社会个人、企业、单位资助,但经费要纳入统一管理,以便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各自争取的经费可优先或全部用于各自的课题研究。
研究和创作成果以四种形式体现:一是出版和发表;二是开设春秋讲坛,为何叫春秋讲坛,春秋可泛指历史文化,又指季节,在春秋两季气候宜人之际开讲,讲者听者都较方便。讲坛的主讲人既可是本会理事,也可以请省外著名专家学者,但内容与江西文化有关即可;三是拟编“江西文化研究会”会刊,先不定期出版,通报工作动态,交流研究成果;四是走出去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比如我们江西的艺术创作可与京派、海派、长安派、岭南派交流切磋,在江西可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创作。
课题中对那些在全国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但又鲜为人知的课题优先作为重点予以鼓励,使之快出成果。比如中医药文化,古代全国4个中药炮制基地,江西有2个。全国医学流派3个,江西占1个。但了解的人较少。又比如净土宗发源在江西,道教祖庭在江西,禅宗在江西出了很多大德高僧,自唐以来,江西禅宗地位十分重要,五家七宗,临济、伪仰、曹洞三家五宗源于江西,因长期以来各种原因的关系,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退休后,我阅读了一些宗教典籍,我认为正能量是主要的,就最简单的禅宗法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明心见性本清静等,这对纯洁公民道德,稳定社会秩序就大有裨益。还有如江西书院文化支撑江西人文鼎盛上千年,应该总结,鼓舞后人。还有众所周知的陶瓷文化。元代以后,江西陶瓷才算得上领先。宋代的官哥汝钧定五大名窑,不在江西,但江西有吉州窑和影青瓷,吉州窑和影青瓷在宋代和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建窑诸窑一个档次,虽算二流,但占比较大。元代出了青花、釉里红,景德镇开始作为官窑生产基地,开始声名大振,现在又开始下滑了。江西有许多文化现象要研究要探索要找出出路。
文化研究主要靠文化人的使命意识和精神力量来推进,但也需要物质保障。我们尽可能地争取各方的资助,也希望各位献计献策,尽责尽力,为文化研究工作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们期待着诸位学者、专家、作家、艺术家,尽力而为、大有作为。
我讲的不对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