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时评:抑制“疯狂学区房”不能止于教育

02014-11-11 17:35 新浪江西 0

  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坑”难求。(11月10日《新华网》)

  显而易见,无论教育改革步子迈多大,总会有些意外发生,“疯狂学区房”的出现,再次让教育改革被推置了舆论浪尖。不管你是采取就近入学还是教师轮岗,还是设定“学区落户满三年”的入学条件,均挡不住父母削尖脑袋送孩子上名校的冲动。

  就目前国家教育改革进度来看,学区房的出现,跟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一样,不能一味地苛求铁路部门去增加车次,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毕竟人越来越多,铁路运力却只有那么大。同样,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家长为了让孩子进所谓的名校,而哄抢所谓的学区房,这个现象的出现也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非教育部门一家之事。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疯狂学区房”问题,除了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公平的行之有效的入学门槛设定举措外,还有很多亟待落实的工作。

  分析近年来“疯狂学区房”的原因,倘若剔除名校生源供与需的确不对等的因素之外,毫无疑问,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个别重点学校,产生了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这样的现状,自然加剧了人们为此十八般武艺用尽,买学区房成了“通天路”。

  教育部门提出的“教师轮岗”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平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但好、差学校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师资力量就能够决定的吗?毕竟老师也是人,学校之间也有竞争,无论是老师还是校方管理者,都希望通过自已的努力,将所在学校打造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名校、好校,这本身是好事,这对于孩子、学校都是双赢的。不能一味地为了拉平教育水平,而盲目地去均匀现有的教学力量,如此下去,是否会影响教师的上进心和学校创建高水准学校的积极性呢?

  所以,从根本上讲,破除“疯狂学区房”的关键,除了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外,更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观念上改变“孩子的未来靠拼学校”的理念,从现实中去缩小“牛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就学环境,这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谢晓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 报价(万) 联系方式
前翻

地方站首页

后翻
Sina.cn04-26 07:4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