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南昌医生多点执业仅百人参与 惠民工程缺

22014-10-29 17:15 江西晨报 0

  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大医院,资源结构不均衡。为此,南昌2013年1月制定了《南昌市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结合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工作,鼓励公立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使医师从一家医院的“独有资产”向多家医院的“众有资产”转变。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南昌医师多点执业试行近2年仅有101人办理。政策叫好不叫座,业内人士分析称与目前医师业余时间少及医院压力大有关。

  反映:

  多点执业试行近两年

  不见名医坐诊社区医院

  “去年听说南昌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大医院的医生将会在社区医院坐诊。原本以为看名医不用再去大医院排队了,但是多点执业试行快两年了,为何不曾看到有名医来社区医院坐诊呢?”昨日,家住红谷滩的黄先生致电本报,称医师多点执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但为何这项惠民工程却叫好不叫座?”

  黄先生表示,医生多点执业可以增加收入,病人“看名医”更方便了,希望医师多点执业能够真正推广下去。

  规定:

  医师第二执业点

  需是基层医疗机构

  记者从南昌市卫生局了解到,2012年,江西省卫生厅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1月,南昌市制定了《南昌市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结合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工作,规定医师第二执业地点必须为基层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

  据了解,医师多点执业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医师执行政府有关部门指令任务,如卫生支农、支援社区和急救中心(站)、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等。第二类为多个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同)以整合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目的,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开展横向或纵向医疗合作,单向或双向选派医师执业。第三类为医师自愿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该《办法》只适用于第二类和第三类医师多点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南昌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对医疗人才的流动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加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走访:

  南昌仅101名医师

  办理多点执业

  那么,南昌医师多点执业推广情况如何?能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卫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站内只有一名男子在打点滴。该站李医生告诉记者:“像我们这些社区医院,每天就诊的人屈指可数,有时候甚至一天都没有一个人。”

  李医生表示,该卫生服务站并没有大医院的医生前来坐诊。“来社区医院就诊的人数很少,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市民对我们不信任,如果有大医院的医生坐诊,情况将会有很大不同。”

  省人民医院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师多点执业属于医生的个人行为,无需向医院报告。目前在省人民医院并未听说有人申请多点执业。”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南昌几家医院,对方均表示医师多点执业人数 寥寥无几。

  南昌市第二医院宣传科科长龙建新向记者坦言:“医师多点执业虽然能够整合医疗资源,调整资源结构,然而具体实施下去,却不被多数医生待见。”

  南昌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确实很少,目前只有101名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办理了多点执业。”

  探因:

  执业医师工作繁忙

  分身乏力

  据悉,多点执业医师的第一执业地点以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为主,而恰恰是这些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最为紧缺,有时候病人为了看名医,不得不排很久的队。采访中,不少执业医师向记者抱怨:“医师的工作最为忙碌,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别的医院执业呢?”

  此外,还有不少人担心,医师在本职工作上都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如果再到其他医院去坐诊,会不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多点执业的医师今天在“自家”医院做了手术,第二天又跑到别的医院坐诊,那么,病人的愈后工作谁来接手?

  据悉,符合多点执业的医师多数是骨干,不少处于超负荷状态,除了定期门诊外还有很多任务,休息时间遇到急诊也需要随叫随到,因此无法在其他医院保证固定的门诊时间。

  省人民医院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多点执业,普通医生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临床工作和业务当中。”

  医师担心多点执业后

  医院给自己“穿小鞋”

  记者了解到,不少医师对于多点执业还有所顾虑,担心多点执业后,医院给自己“穿小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师告诉记者:“医师的业务培养、职务晋升、工资奖金发放等都由医院承担,可他却跑到别的医院作‘贡献’去了,医院肯定不乐意。”

  一位医师表示,允许多点执业,能增加医师收入是好事,但公立医院垄断大量资源,若医师多点执业,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公立医院的科研条件,工作多年形成的科研团队、硕导、博导资格等,很多医师担心,一旦走出去这些就没了。( 晨报记者 李小聪 徐柳平)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 报价(万)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热门评论

12-20 14:09手机用户
惠民工程确实有利有弊!第一执业点的担心不无道理,基层患者的期盼也确实急切。我倒是愿意去,可惜职称不够!
查看更多评论(2)
前翻

地方站首页

后翻
Sina.cn04-26 10:22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