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胡泰武:“吃空饷”是编制被权力“包养

02014-09-26 15:51 新浪江西 0

  陈景云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早已是新闻人物。2014年6月,这名正科级干部发帖举报自己吃空饷7年、诈骗国家20多万元,随即引起舆论聚焦。中国青年报记者抽取陈景云所写名单中的17人进行核实,最终,6人承认曾经没上班而领取了工资或补助,另有1人虽名义上在岗,但至今仍在开店。(9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吃空饷”被举报不算是新鲜事。然而,永州这位举报者敢于让上级从自己查起,的确不同凡响。这才是一大亮点。这样的举报态度至少说明2点:一是勇气可嘉,二是大公无私,当值得公众认可。

  “吃空饷”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吃空额。现实中指不上班就能领工资,而且正常情况下往往还轮不到上班,或上班无事可做。一些地方“吃空饷”五花八门,有“旷工饷”、“病假饷”、“多头饷”、“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冒名饷”,甚至还有“死人饷”。近日有媒体报道,仅河北、四川、河南、吉林四省有10万余人“吃空饷”,触目惊心。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清退“吃空饷”逐渐进入攻坚阶段。“吃空饷”是领导权力拿编制开玩笑,其实是编制被领导权力“包养”的结果。这种现象不仅暴露编制管理混乱,更暴露部分领导干部的权力失控,造成侵蚀国家财政资金的“黑洞”。

  整治“吃空饷”,笔者建议,编制部门应尽快对各机关、事业、国企的编制进行核查,纠出“官仓鼠”。这是其一。审计部门和组织部门应联合出击,清查“吃空饷”现象,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这是其二。尽快完善“吃空饷”问责制,让“吃空饷”背后的“操盘手”现形,用党纪国法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真正将领导干部的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根治“吃空饷”顽症。这是其三。

  “吃空饷”不仅是一种浪费,更是权力的腐败,惟有重拳出击,才能洗刷编制被权力“包养”的污垢,才能让编制回归正道。(胡泰武)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 报价(万) 联系方式
前翻

地方站首页

后翻
Sina.cn05-07 11:25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