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滩增至少15所中小学 扩大幼儿园
天圆网讯 9月10日,红谷滩管委会将《关于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全覆盖 全面提升新区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予各镇、街道、管理处、乡企城管委会、区直各部门。意见提出,将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对评为市“名校”的一次性奖励学校50万元;被评为市“名科”的一次性奖励学校20万元;被评为市“名师”的奖励个人1万元。鼓励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辐射、传帮带作用。当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工作室的奖励3万元、市级优秀工作室奖励2万元。
新建不少于15所中小学校
意见指出,2015年至2020年新区将完成中心片区、凤凰州片区、红角洲片区教育网点的建设,新建不少于15所中小学校。积极协调南昌外国语学校、南师附小等一批优质学校入驻九龙湖新城,不断拓宽优质教育覆盖面。
同时,以新区“智慧教育”建设为契机,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构建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为新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工作笔记本电脑,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
此外,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建设,大力扩充公办幼儿教育资源,努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明确小区配套幼儿园为社会公共教育资产,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按属地原则由开发建设单位无偿移交给当地教育部门管理,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坚持公办优质资源先行引导和民办优质教育资源辅助相结合,设立“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资金”,对提供公益性民办教育机构以及民办教育综合考评优秀单位予以奖励。
对评为市“名校”的一次性奖励学校50万元
大力实施“三名工程”,促进新区学校形象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对评为市“名校”的一次性奖励学校50万元;被评为市“名科”的一次性奖励学校20万元;被评为市“名师”的奖励个人1万元。鼓励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辐射、传帮带作用。当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工作室的奖励3万元、市级优秀工作室奖励2万元。
不断完善教育中心研训科-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教改网络建设,条件成熟时成立区教研室,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区级教研活动、教学开放日、举办“红谷杯”教学竞赛、聘请专家下校视导等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每年中考成绩(人均总分计)排名列全市前三位的学校一次性奖励30万元,列全市前10位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超全市平均分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不重复计奖)。
实施专家型体艺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体育艺术教师团队;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体育艺术品牌团队建设项目等活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设立体育、艺术活动专项资金,保障各项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
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建立新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人才库,将优秀管理人才、优秀教师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后备人才库。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及管理,学校管理干部原则上从后备人才库中提名产生;对引进的教育人才在编制核定、职务(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校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学有专长的教育人才。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主要采取定期定岗定人的双向交流和支教单向交流两种方式,分期分批实施,并将交流轮岗作为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的必备条件。对交流到偏远学校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教师,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在边远学校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教师,将根据工作需要择优选调至中心区学校任职、任教。
新区边远学校教师交通补助提高为每人每月300元
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对连续三年师德考核为“优秀”的教师,授予区“师德标兵”称号。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新区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将在新区边远学校教师的交通补助提高为每人每月300元,进一步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此外,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教育发展资金用于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与师资培训、学校年度评估奖励、优秀教师奖励及其他专项活动资金。成立红谷滩新区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加强对学校财务的指导与审核,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及透明度。(记者 刘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