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祛除“骄娇”二气军训最适宜
军训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中磨炼意志、促进成长,但是最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军训过程中频繁发生事故与意外,社会舆论质疑军训的结果与目的背道而驰。
从网上讨论的焦点来看,质疑军训可归纳为以下原因,一是部分家境优越的学生娇生惯养,进出有车,家有空调,因此怕晒怕淋怕劳累怕吃苦。二是部分家长认为军训就是简单的踢正步、站军姿、叠被子,培养的是服务思想和习惯,认为军训百害无一利。三是有的人认为学校借机乱收费搞创收,军训教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待学生如同对待新兵,是“瞎折腾”。
事实上,军训作为国民义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防教育法》、《兵役法》都有相关规定,“高中、高职、高校须开展军训。”为何将开展军训活动列入法律规制,重要原因在于过去25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而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却大幅下降。男子平均身高世界排名32位,落后日韩,尤其是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都比日本同龄男孩矮了2.54厘米,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成不争事实。
如果就身体素质下降不足以成为保持军训的理由,那么从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学生军训来说,他们不仅设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而且还制定了相配套的大纲、教材和实施方法。如美国的《国防教育法》以及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等,都规定适龄青年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再如,印度建立的国民学兵团,已然普及到所有的大、中学校,男子训练课程有射击、队列、驾车等,女子有急救、基本护理、无线有线通信等。许多国家的军事课不仅是学生履行义务形式和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必修课程。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意志的锤炼、品格的培养,心灵的净化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历练得来。学生现有体质是最为可塑造的起点,也是增强体质的最可预期,尤其是祛除一些独生子女身上的“骄娇”二气,组织实施军训计划,能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训不仅不能取消,还应当适当延长时间,充实丰富军训内容。
当然,吸引学生对军训关注度,应当改训练方式,加入实用技能,增强军训趣味性,如:根据CS等网络游戏开展真人CS,逃生训练、智力竞赛、野营及地图判读、野战技能、基本护理等民防知识,使学生们在军训中磨炼意志、增强体魄、、丰富自身技能、提高竞争能力,进而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纪律自律意识、集体荣誉观念。由此,学生们必然能真正理解军训目的和内涵,主动乐于参加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