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正文

南昌13年来无一例家庭病床报销

02014-08-19 14:27 南昌晚报 0
社区医生上门服务只能做简单的检查治疗社区医生上门服务只能做简单的检查治疗

  看病贵,等病床难,是市民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的问题;把病床“搬”进家里,在家住院也能报销,这也是市民梦寐以求的服务。据了解,早在2001年,我市就已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并将家庭病床的医药费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然而13年过去了,南昌竟无一例家庭病床报销。13年的时间,缘何焐不热一张“家庭病床”。

  【需求】

  老人卧病在床盼社区医院上门

  家住胜利路的余志忠老人今年已经79岁了,由于中风瘫痪在床整整一年,这一年,老人的一双子女四处为他找护理,希望父亲能得到专业的照顾。

  “我们都要上班,母亲年纪也大了,照顾父亲也是力不从心,父亲要打针时就得住医院,我们两兄妹换班照顾,还要接母亲回家。”余老的女儿余夏告诉记者,她听外地的亲戚朋友说过,外地有的社区医院开设了家庭病床,能上门为卧床的病人提供护理,她便四处打听南昌的社区医院是否也推出了这项服务,“以前也没听说过,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问了一下,周围几家社区医院都表示不能上门。”

  记者来到余志忠家附近的芭茅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向记者明确表示,该社区医院不为居民提供上门就诊或护理的服务,“我们这里可以刷职工医保卡,但是我们不能去家里服务,更不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卧病在家的老人对医生进家门服务有着极大的需求,而卧病在养老院的老人,更加需要足不出户的治疗。

  记者来到了南昌市东湖区社会福利院红谷分院,这里一共住着110多名老人。“有很多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或者瘫痪在床。”该福利院的唐医生告诉记者,这个福利院里只有他一个医生,要照顾一百多个老人的日常护理,“如果几个老人同时生病,我就忙不过来了。”

  唐医生还表示,目前,由于人手和资源不足,而且福利院还不是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不能用医保卡刷卡或用医保报销,因此,福利院的老人生病,一般都会通知子女转去医院治疗,“有很多老人的子女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需求,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社区医院,让一些慢性病的老人可以在福利院里‘住院’,由附近社区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来护理治疗,然后到社区医院刷医保卡或者医保报销。”

  【政策】

  南昌十三年前就已有“家庭病床”政策

  据了解,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家庭病床服务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那么南昌是否也已实施?“南昌在2001年建立职工医保体系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家庭病床’服务。”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处长成林刚向记者明确表示。

  据了解,2001年6月,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市政府印发系列医保制度及配套文件,已将家庭病床医药费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同年实施的《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管理暂行办法》中表明,具备以下几种条件,就可建立家庭病床:一是年龄在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者;二是患以下疾病,并且病情稳定,但需继续治疗的:糖尿病伴有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肝硬化伴腹水或有其他严重并发症。除以上情况以外其他特殊情况需建立家庭病床的,必须经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此外,《办法》中还明确,已确诊的特殊病种申请门诊和家庭病床治疗,需经过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和批准,才可设立家庭病床。

  此外,2011年底,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的通知》,又再次明确了“统筹待遇包括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的门诊特殊慢性病、住院医疗和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报销待遇”。

  【现状】

  10家社区医院仅2家提供上门服务

  记者随机调查了南昌的10家社区医院,所有的社区医院都表示并不知晓“家庭病床”这项服务,而当被问到,是否会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时,仅有两家社区医院表示会为病人上门进行简单的治疗。

  其中,红谷滩卫东花园的卫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医生表示,不提供上门服务,“一般有这种要求的都是老人,但是风险太大了,不知道老人对什么药物过敏,家里也没有急救器械,如果是到医院来,出现问题我们还能及时处理。”该医生表示,如果病人一定需要,而且是简单的问题,他上门时也必须事先声明,如果出现了问题,他们不负责。

  而贤士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凤凰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则表示,他们可以为附近社区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南昌能够上门服务的医生很少,所以我在凤凰洲这边,有时还有墩子塘那边的病人要我过去给他打针。”凤凰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夏琼娟介绍,该社区医院每天接受30余名病人,几乎每天都有要求上门服务的病人,所以她几乎每天都是利用中午的时间上门服务。

  13年无一例家庭病床报销案例

  “如果能在家住院当然更好了,看病不需要排队,不用占着一张珍贵的床位,住院的开支也会减少。”在昌大二附院的病房,一位肝腹水患者吴杰的家属表示,住院两个月,他们已经花了数万元的费用。记者随后采访了多位住院患者,没有一人知道家庭病床这项政策。大部分患者都表示愿意在家就医,但他们也担心在家中设立病床,会因社区医疗设施和技术达不到医院的水平而影响病情好转。

  对此,成林刚表示,截至目前,南昌没有一例家庭病床的报销案例。“就算有些社区医院会提供上门服务,但患者在社区医院刷医保卡,也只能使用个人账户中的余额,没有经过定点医院的审核,不能按在医院治疗同样的比例进行报销,并不属于家庭病床服务。”

  【原因】

  社区医院人手不足

  “社区医院规模都很小,不可能请十几个医生和护士来,如果要上门服务,我们的人手远远不够。”夏琼娟向记者介绍,他们医院仅有2名医生、1名兼职医生和5名护士,每天照顾来服务站就诊的病人都不够,无法腾出人手来为更多的居民上门服务。“比如给老人输液,要是不守在旁边,我们又怕病人出现问题,但是守在旁边,一守就是一两个小时,医院里的病人怎么办?一名护士上门服务,两个小时只能服务一位病患,而如果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一个护士可以同时照看十多位输液的病人。”

  夏琼娟认为,南昌目前的社区医院都只有3-5名医护人员,在一段时间内最多只能为一名病患上门服务,太过零散,也无法满足整个辖区内病人的需求。

  医患纠纷风险太大

  “虽然我们经常上门服务,但总是有所顾虑,如果在患者家里发生医患纠纷,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夏琼娟担忧地说。

  而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其他社区医院也有着同样的烦恼,几乎所有的社区医院都向记者表示,在家看病病人一旦出现药物反应或其他紧急状况,缺乏抢救设施,无法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南昌现在家庭病床推不开,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小病不用开家庭病床,大病不敢开家庭病床。”成林刚也表示,虽然家庭病床看起来能为医院腾出床位,也为病患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在家治疗的质量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风险很大,南昌的社区医院缺乏开设家庭病床的条件,如果要实施的话,或许还需要在上门服务前签署协议明确双方责任。

  缺乏细则

  医疗保险难以承受

  除了医院和医生方面的压力,在实际的操作中,家庭病床的“落地”还缺乏很多细则。医保政策中明确了家庭病床能够享受和在医院住院一样的报销待遇,对于病患来说,能够节约一大笔的床位费,“这里问题就来了,没有医院对床位进行管理,没有明确的出入政策控制病人的出入时间,我们如何去监控一个病人在家住多久的院?如果病人在家卧床一年,反而增加了社区医院的负担,医疗保险要承担的费用也难以承受。”

  成林刚表示,如果要实施这项政策,就必须出台细化的政策和条例,才能真正从医院开始具体落实。“比如山东青岛建立的家庭病床,就在为长期行动不便的人探索一种护理保险制度,明确细则,操作起来也更有实效。”

  董博文 记者 蒋雅楠 文 马悦 图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 报价(万) 联系方式
前翻

地方站首页

后翻
Sina.cn05-07 11:28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