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丰:科技赋能龟鳖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微信网站
关注近年来,我县持续强化科技赋能龟鳖产业,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专家工作站、科技服务团等,强化农业科技下乡,引导龟鳖特色产业不断向多品种、多方式、多链条、多渠道的绿色生态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龟鳖产业经济效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日前,在位于太和镇的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全国龟鳖行业专家技术委员会龟鳖疾病防控团队首席专家、中国龟鳖产业科创园专家董燕声博士正在对甲鱼养殖户送来的病鳖进行病理研究,通过对病鳖肝脏中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根据药敏结果向养殖户提供有效治疗途径。董博士告诉记者,比起药物治疗手段,更应该注重生态健康养殖,从根本上防治龟鳖病害发生。据了解,随着养殖年数的增加,鱼池种质退化、养殖密度增大、水环境恶化等都将导致龟鳖病害增多,对此,我县积极引进专家入驻指导,强化科研攻关,研究防疫和防治龟鳖病害手段,助推我县龟鳖养殖产业提质增效。

全国龟鳖行业专家技术委员会龟鳖疾病防控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南丰龟鳖产业科创园专家董燕声说:“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农户养的甲鱼发病以后的诊断治疗,做这个药敏试验发现,筛选最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这样可以提高甲鱼发病治疗效果。另外,我们也通过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把养殖环境搞好,来提高甲鱼的抵抗力。通过这两方面来提高甲鱼的健康度,使我们甲鱼养殖业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龟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方式与技术。南丰县恒辉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我县较有代表性的龟鳖养殖企业之一,由于早期使用传统的外塘养殖方式,给乌龟吃的是配合饲料,没有达到天然的养殖效果,并且塘养的水质也不稳定,导致平均一斤乌龟只能产蛋10个左右。为进一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合作社学习采用了“莲龟混养”等新型养殖方式,通过将合适品种的荷花与乌龟放入一起养殖,使乌龟的生长环境达到了天然效果,大大降低了乌龟发病频率,产蛋率也比传统养殖方式提高30%。

南丰县恒辉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恒杰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采用新型的养殖模式,‘莲龟混养’的养殖模式比传统的养殖方式效益更高,品质比传统养殖的口感和销路更好。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合作社的那些传统养殖塘全部慢慢升级为新型养殖方式,实现‘莲龟混养’新模式的全覆盖。”

目前这家合作社养殖面积达600多亩,其中莲龟混养150多亩、稻鳖混养150多亩、生态标准化母种养殖300多亩,每年可带动80户养殖户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以上。

太和镇丹阳村甲鱼养殖户方春亮说:“借着甲鱼行情好,从事养殖甲鱼,给我们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收入比以前要增加了很多。”

近年来,我县坚持科技引领,加强同高校、省市科技特派团、科研院所合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牵头打造了全国最大、科研能力最强的中国南丰龟鳖产业科创园,引进了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病害防控、环境友好、龟甲食品保健加工等五大科技创新体系。同时立足我县资源禀赋,积极打造智慧渔业,全面推进绿色养殖、健康养殖,建立了以太和镇为核心的龟鳖产业集群区域,主推以龟鳖类亲本培育、种蛋孵化、种苗培育、温棚“二段法”稚幼苗育养、外塘商品龟鳖生态养殖、后备龟鳖亲本选育、“稻-鳖综合种养”及“莲-鳖综合种养”等一体化的现代渔业新模式,全力推动我县龟鳖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县龟鳖类养殖户数2000多户,参与户3000多户,带动就业人口2万多人,养殖面积2.4万亩,去年综合总产值约31.5亿元。
来源:南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