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出行如何避堵?请看江西发布出行指南

新浪网
关注清明小长假将至,3月29日,江西省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发布2024年清明假期出行指南。据悉,预计2024年清明假期出口车流量约为415.5万辆次(日均出口车流量约138.5万辆/日,同比增长26.3%),峰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6.5%,是日常水平的2.3倍。
一、时间范围
202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4日-4月6日,为期3天。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清明期间我省高速公路实行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
二、天气情况
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清明节期间我省天气总体较好,气温12-17℃。全省多云间晴天,局部地区有小雨。
三、假期全省高速公路网运行特点研判
结合参考近期高速公路车流量情况以及历年清明节同期数据,预计今年清明节期间江西省高速公路路网运行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流量呈增长态势
假日期间公众赏花、踏青、祭扫车流叠加,从整体来看,今年清明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远超近期周末平均水平,预计2024年清明假期出口车流量约为415.5万辆次(日均出口车流量约138.5万辆/日,同比增长26.3%),峰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6.5%,是日常水平的2.3倍。

图1:清明节假期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流量整体情况
(二)每日车流量呈“U型”的变化态势
全省高速公路路网车流量为稳定车流,假期期间每日出口车流量均高于周末水平,呈“U型”态势,预计节前一天(4月3日)开始上涨,假期第一天迎来车流量最高峰,假期第二天、第三天相对平稳,节后一天恢复至日常。

图2:清明节假期分日出口流量整体情况
(三)车流量呈现潮汐型特征
清明期间全省高速公路网出行车流以中短途出游为主,出行范围集中在城市周边区域路网,车流集散时段集中、呈日潮汐分布特征,早、晚高峰时间早于平日,预计高峰时段将发生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6:00-18:00。

图3:清明节假期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流量时间分布
(四)以中短途的小客车自驾出行为主
从各车型流量情况来看,清明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预计以七座以下小型客车为主,占比88.39%,七座以上客车及货车占比约11.61%。假日期间客车流量与整体交通流变化趋势一致,也呈“前后高,中间低”的态势。货车流量首日达到最低值,之后逐日上升。

图4:清明节假期全省高速公路流量车型分布
(五)出、入省车流量高于去年同期
跨省出行、跨区域流动也会有所增强,假日期间跨省通道及省内高速车流量高于往年同期。赣南、赣中、赣东北区域的G45大广、G60沪昆、G70福银通道可能出现车流集中。
(六)局部路网高峰时段通行偶发拥堵
1.交通拥堵的时间分布特征
4月3日(假期前一天)部分公众提前出行、祭祖,路网流量逐渐攀升,由城市向周边县乡扩散,车流量出现短时集中情况;
4月4日(假期第一天)清明节当天返乡祭扫、踏青车流叠加,高峰时段出现在8:00-10:00;
4月5日(假期第二天)通行压力与4月3日(假期前一天)相当,集中于城市周边或景区周边;
4月6日(假期第三天)当天下午16:00-18:00出现返程拥堵高峰;
4月7日(假期后一天)拥堵程度较低,低于平时周末水平。
2.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特征
局部路网高峰时段通行偶发拥堵,预计2024年清明节易发生拥堵的路段范围主要有:
G35济广高速景鹰段鹰潭枢纽至鹰潭南互通,鹰瑞段鹰潭南互通至龙虎山互通、广昌互通至广昌枢纽;G45大广高速武吉段吉安县互通至石吉路泰和枢纽,赣定段南康南枢纽至三益枢纽;G60沪昆高速梨温段赣浙界梨园至东乡枢纽,昌金段木瓜塘枢纽至赣湘界金鱼石;G70福银高速温沙段南城南枢纽至南城北枢纽,昌九段德安互通至马回岭枢纽;G6021杭长高速赣浙界白沙关至德兴互通。
(五)全省收费站通行压力较低
预计清明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景区附近收费站有一定的服务压力。鹰瑞路北段龙虎山站、泰赣路赣州西站、南外环路九龙湖南站、德昌路瑞洪站、乐温路幽兰站、温沙路罗针站、赣康高速赣州南站、赣康高速赣县南站、昌九路南昌北站、梨温路鹰潭西站、九景路蔡岭站、武吉路何市站在个别时段通行压力略大。
压力相对较大收费站及景区周边收费站预计通行情况详见表1和表2。
四、近期施工及管制情况
(一)收费站施工
1.S49枫生高速昌西南收费站出入口因施工封闭,入口预计2024年4月30日12时、出口预计2026年6月28日结束施工。
2.S43抚州东外环段抚州东收费站因施工,出口双向禁止通行,入口往南昌方向禁止通行、往金溪方向正常通行,预计2024年5月30日24时结束施工。
(二)服务区施工
G45大广高速昌泰段吉安服务区(双向)因升级改造施工,仅提供加油服务,预计2024年12月31日24时结束施工。




温馨提示:
本报告预测数据是结合近年历史数据通过相关模型估算获得。仅供参考,更多实时路况信息,欢迎关注“江西交通监控中心”微信、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