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白酒的六种文化

新浪江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白酒,作为一个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

一杯白酒,

饱含6种文化,

演绎6种精彩,

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

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

种植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土地与粮食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酒是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沉甸甸的稻穗开始的。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

《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水稻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时至今日,中国的山川河流依然用它的博大孕育着高粱与大米,而高粱与大米,则以美酒回馈着美丽的土地。陶令酒业成立陶里合作社,所需原材料均来自自我种植,用以确保产品质量。

储存文化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种特质在白酒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例如浓香型白酒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一定时间以后,通过时间的沉淀,进行陈化和老熟,再进行勾调。

白酒的陈化最好是在要在陶坛中进行,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酒。

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白酒才能进入勾调过程,白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

时间给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也赋予了白酒无穷的魅力。

酿造文化

大部分的白酒,均是采用优质高粱和大米为原料,纯粮发酵、自然酿造。高粱必须选用颗粒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十分有利于白酒多次蒸煮翻烤。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优质农作物的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优质的水源地,都是白酒酿造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陶令酒业一直采用渊明古法酿制,成为渊明古法酿酒的传承者。

地域文化

地域在影响白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尤为重要。

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酿酒线,世界名酒特别是东方白酒多出于此。地处北纬29.49°的九江彭泽县上十岭,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有酿造美酒的天然生态:森林覆盖率近90%,是全国生态乡镇、国家森林公园和AAA景区,被誉为“绿色氧吧”。清新的空气,清甜的泉水,清香的稻米,适宜酿酒的温度、湿度,以及在独特的光热下衍生出的酿酒微生物——酒菌,构成了“天人共酿”的绝佳环境,也孕育出这里的山之精灵—梅花鹿、水之精魂—陶令酒。

养生文化

按照中医理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两边肝胆经。白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白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白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

同时,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类的3—4倍,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以白酒为代表的白酒养生文化,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名片,让世人陶醉流连。

艺术文化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数千年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

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无夕不饮;领一代风骚的曹操,最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羁縻北朝、生平萧杀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 

北宋初年,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归来中夜酒醺醺”;元佑时期,欧阳修则“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

一杯中国白酒,七种中国文化符号。

如此丰厚的内涵底蕴,如此渊源的历史文化,

小酌一杯,慢慢品味!

声明:凡注明陶令酒业原创文章,版权归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号所发布转载文章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媒体,文章观点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