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景德镇御窑青花瓷绘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作品成果展隆重开幕

新浪江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月27日上午10点,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景德镇御窑青花瓷绘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作品成果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艺术实验楼一楼隆重开幕。景德镇御窑青花瓷绘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是以御窑青花瓷为主题,旨在以传承御窑青花瓷艺术精神、探索御窑青花瓷在新时代的全新表达方式。项目负责人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亚林教授。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邹晓松主持。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金泉、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党委统战部部长陈丽萍、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康修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黄胜、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馆长赵传玉、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郭玉川、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余剑锋、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詹伟、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兰涛、高等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阎飞等相关领导到场祝贺;本次项目的教师专家组成员何炳钦教授、杨冰教授、李磊颖教授、罗小聪教授、李兴华教授、曹建文教授、刘乐君教授等也出席了开幕式。陶瓷大学的诸多领导、艺术大咖、参展学员、媒体工作者、以及众多艺术爱好者在研究生艺术实验大楼聚集一堂,共飨艺术盛宴。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在开幕式上致贺词并做了重要发言。

吕品昌副校长开幕式发言

首先,吕品昌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祝贺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向全体参与项目的指导教师以及学员表示感谢。他认为青花不仅仅是景德镇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其悠久历史所形成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带来丰富的滋养与资源,是当代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其次,吕品昌对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御窑青花瓷绘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利用了陶瓷大学的学术平台的优势资源,在学术带头人张亚林教授的精心策划和统筹安排下,使得这个项目能够圆满完成,教学实施顺利、教学成果斐然。

最后,吕品昌副校长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御窑青花过去是为宫廷服务的,它的艺术性和技艺性永远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学习研究。但是今天的御窑青花艺术应该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举办次项御窑青花瓷绘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目的。希望学员们通过这次学习,紧密把握和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主题展开今后的艺术创作,在未来创作出更多更好讴歌祖国、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御窑青花精彩之作。”

据项目主持人张亚林介绍,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景德镇御窑青花瓷绘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学科研平台所拥有的软件资源为依托,在全国范围遴选出15名不同艺术设计领域的学员。项目力求通过对御窑青花瓷艺术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专业技能辅导,使得与陶瓷艺术相关的艺术工作者、产品设计师、教育从业者从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到实践操作等方面均得以较大提升,为社会培养具有传承创新精神与深厚专业素养的陶瓷艺术高端人才。

项目负责人张亚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2020国家艺术基金《景德镇御窑青花瓷绘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集中授课时间自2022年7月31日起至2022年11月7日,培训总时长共100天,其中,集中授课44天,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学员们开展了创作。2月27日举办作品展。

项目授课(包含理论课程、工艺技法系列课程、技法实训与指导、青花艺术家经验传授系列讲座、创作方案研讨会等)、考察采风环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博物院、陶溪川标本博物馆、景德镇皇窑、唐英学社、颜山美术馆、以及各陶瓷艺术家工作室),并在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陶瓷装饰技师秦秋艳青花工作室基地进行学习创作实践。

在陶瓷大学研究生实验楼一楼展厅,来自不同艺术领域的15位学员作品在这里齐齐亮相。他们以传统精神融合当代艺术,以御窑文脉融入时代精神,以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御窑青花瓷绘全新的表达方式,重释御窑青花瓷绘的现代内涵。

研究生艺术实验大楼一楼展厅现场

研究生艺术实验大楼一楼展厅现场

研究生艺术实验大楼一楼展厅现场

学员陈晶来自才子之乡江西抚州,她热爱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组高温釉下五彩瓷板画。题材来自御窑的青花百鹿纹,历代宫廷都崇尚吉祥鹿,古代景德镇官窑做过很多青花百鹿樽、罐之类的器物。而佛教中鹿为释迦牟尼佛象征,传说中释迦牟尼佛前世为千鹿之王。陈晶就以鹿为元素,创作了一组林中鹿悠闲自在的状态,取名“林深幽鹿境自闲”。引申处于浮躁社会当代人,对于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通过艺术创作,不断警示自己要“觉悟”,只有摒弃世俗对物质的贪欲,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达到鹿这种悠然自若的状态,才能达到艺术以及人生的新高度,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学员陈晶作品

学员孙方一,将创作题材、创作方向投向女性主题,创作了一组女性人物的青花瓷绘系列作品。她所创作的作品表现女性的生活状态,画面背景多为山石、竹林、草木之类,而人物则以变形夸张的方式表现和诠释人物性格。她的作品通过表象刻画人物内心,更偏重于女性自我状态的一种表现,体现女性美存在于自信、自尊、自我的独立个性。作品融合了一些传统发因素和现代绘画技法,更深层次表现的是一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学员孙方一作品

学员涂婧妤作品将陶瓷绘画、陶艺以及装置艺术相结合,作品不仅从不同的材料出发,在不同材料基础上进行不同工艺与技术的融合,她的作品集绘画、雕塑与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于一体,改变画面与空间原有的形态,形成一种穿透力很强、移步换景、引人入胜的场域。这种打通绘画、雕塑、装置的艺术探索形式,将她的作品变成一个抽象与具体相融合的艺术几何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学员涂婧妤作品

学员黄细乐的系列青花“梦境”作品,将空洞的梦幻具体化,观众被她的大尺幅和成系列的梦幻所震撼。驻足画前,强大的视觉力量将观众拉进创作者为观众所营造的“梦幻”当中,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体会艺术的独特表达,在艺术的诗性表达上,给人一种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员黄细乐作品

学员严晓来自江西服装学院,在记者对他的采访中他表示,他的作品分两部分:青花瓷板画系列和青花花器系列。他的青花瓷板画系列,创作思路源于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带给他的提示和思考。从现当代艺术服务于社会这个角度考虑,他将他的创作题材切入到现实生活,当下的生活状态。因为他在服装学院是教壁画创作的,因此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将壁画中的构成、设计思维、创作理念与他北方老家生活细节、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或物以及平常的所见、所思、所想,形成了他的系列青花瓷板画“生活日记”。另外,他的青花花器系列作品,是对“御窑青花瓷绘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学习创作期间的又一“生活日记”。学员课桌上摆的绘画材料的场景、大家讨论的场景、学员聊天吃饭的场景、学习参观的场景等等,都成为他创作青花系列花器的内容。他将这些场景记录下来,以青花绘画的方式集中画在陶瓷花器上,记录御窑青花瓷绘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整个历程,也将他的这段美好的人生经历永远保留下来。

学员严晓作品

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15名学员展出的作品,是一场极具实验性与开拓性的当代艺术创作。他们敬畏先人、尊重传统艺术,但他们没有因袭守旧、裹足不前,而是讲求传承与创新、笔墨当随时代,创作了一批以御窑青花为主题、诠释了御窑青花瓷的全新的现代表达方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通过此次项目,陶瓷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青花设计、创作、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御窑青花瓷绘技艺和人才培养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扬与光大,促进了景德镇建成国家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验区的进一步发展。 (文图整理:吴爱飞)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