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九江市首例!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难治性癌痛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脊柱微创治疗中心成功开展九江市首例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难治性癌痛,据悉该手术为江西省第二例完成。该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晚期难治性性癌痛及各种顽固、慢性疼痛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选择。

万女士60多岁,抗癌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眼下恶性肿瘤在骶椎、腹膜后多发转移,每活动一下都是无法忍受的剧痛,每天睁开眼闭上眼她想的都是“怎么才能不痛?”

经多方打听介绍,家人带她来疼痛科就诊,当时万女士的VAS评分达10分,口服止痛药物计量换算为吗啡近300mg/天,夜间仍有爆发性疼痛发作。

继续往上加止痛药量?还是夜夜煎熬?要知道这样的药量她已经每天晕晕乎乎昏昏欲睡。

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术前检查,王晓英主任团队详细分析病情,认为万女士当前癌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好,且未有重要脏器转移,生存期相对较长,建议应用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鞘内镇痛(intrathecal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

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好的止痛效果,万女士一家人全身心信任并同意手术方案。

术后万女士的疼痛明显减轻,每日吗啡剂量应用不到1mg,翻身活动时钻心的疼痛也缓解了,一家人紧绷的心终于放下。

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全植入式鞘内吗啡泵)被誉为是治疗疼痛的第四阶梯疗法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最佳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输注泵将泵内吗啡输注到患者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鞘内镇痛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等优点。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蛛网膜下腔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了全身药物治疗的相关风险,改善生活质量,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遥控调节吗啡泵的输注速率。

哪些癌痛/难治性疼痛患者适合用?

1。口服镇痛药物不能耐受或不良反应限制了剂量的进一步增加,患者寻求其他给药途径,并自愿接受IDDS治疗;

2。尽管采取了最优化的全身药物治疗,但仍有中度以上的疼痛;

3。静息痛和活动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病理性骨折、神经丛受累、盆腔癌痛综合征等;

4。局部或区域性疼痛,需要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才能达到镇痛效果,如晚期癌症神经根性躯体和肢体痛、下肢缺血痛等;

5。对IDDS反映良好的情况(如胰腺癌,早、中期癌症患者),且患者主动/自愿选择IDDS治疗。

疼痛科拥有国际先进的椎间孔镜系统、射频治疗系统、等离子治疗系统、德国三氧治疗系统、冲击波治疗仪、威伐光治疗仪、红外热成像仪、银质针治疗仪、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配有DSA手术室、无菌治疗室、物理治疗室等。

在王晓英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在江西省率先开展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孔镜下颈、胸、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孔镜下椎体融合术,椎间孔韧带松解术,颈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臭氧消融术,老年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腰交感神经毁损术以及全身各类神经射频调控术,肩周炎冻结期神经阻滞复合手法复位治疗,关节炎臭氧灌浴治疗,以及各类神经阻滞治疗。疗效显著,精准,靶点、微创治疗,尤其是在颈肩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省市级课题十余项、核心、国家级期刊论文20多篇。

疼痛科的宗旨是精准、微创、简单、有效。使过去许多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疑难疼痛问题,或过去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

科室医护人员曾赴北京301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以及英国、美国、韩国等国访问学习。

疼痛科诊疗范围:

脊柱源性疼痛:

骨质疏松症,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黄韧带骨化症,脊神经卡压,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等。

关节软组织疼痛:

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以及全身各处小关节如颞颌关节等处的炎症。风湿性、痛风性、骨性关节炎;全身各处的肌腱炎、腱鞘炎滑囊炎;肌肉劳损及损伤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偏头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各类周围神经炎。

癌性疼痛:

癌性中、重度疼痛。

非痛性疾病:

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鸣、不宁腿综合征、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来源:疼痛科/文 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