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江 一位年轻艺术家的人生逆袭

综合
关注余建江,江西婺源人,1989年12月出生,2014年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寒门“贵子”
余建江能够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热爱应该是他艺术道路的缘起。从小学开始,他就喜欢在书本作业本上涂涂画画;中学时候,学校或者班级的黑板报是他最初灵气的发祥地。初中临毕业的时候,有天美术老师告诉他:高中将有个美术特色班,问他愿不愿意去考?余建江出生在贫困的单亲家庭,完全靠母亲在田里劳作供养余建江上学。然后当余建江征求母亲意见的时候,母亲居然二话不说就支持了儿子,余建江至今回想起来,对母亲都心怀感激。余建江没有去上补习班,只是自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考上了学校唯一的美术班。高三最后一年,余建江去了浙江杭州的中国工艺美院学习,因为母亲听说那里是高考补习最好的美术学院。余建江不知道作为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母亲怎么会有那样的勇气和远见卓识把他送到杭州去,要知道那时候一年贰万元的学习和生活费,对于他这样的贫困家庭可不是个小数目。2008年,余建江如愿考上当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上艺术类的本科大学生。
师出有名
景德镇为千年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陶瓷大学含珠蕴玉、人文荟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所专业陶瓷大学,有来自全国各大美院的艺术精英任教,同时也聚集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行家里手。余建江的陶瓷专业老师是邹晓松、邹晓雯教授,他们为景德镇世家传承,祖父就是解放初期大名鼎鼎的陶瓷美术家邹国均先生,邹国均乃师从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汪也亭先生。而教授余建江国画的专业老师是王清丽老师,王清丽教授师从粤派著名国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先生。余建江对记者感叹自己非常幸运,无论是画国画还是做陶瓷,他都像武林学艺一样,从拜师学艺的开始就进入“名门正派”,老师们都是“武林高手”,让自己在学艺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余建江创作的作品,得益于陶瓷大学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几乎包罗了陶瓷艺术创作的所有技艺,他学雕塑、学造型、学国画、学色彩、学书法、学设计。在陶瓷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余建江直追传统的同时更注重创新,在校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翻阅大量古籍和画论,梳理和临摹了众多历代名家花鸟画作品,同时向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界世家和当代国画大家学习,内外兼修,师古人而不照搬古人,拜名师而不拘泥于名师。
在校学习期间,余建江所有科目成绩均为最优,2010年,因为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异,余建江获得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国家励志奖奖学金;2010年,余建江的国画作品《谧》参加傅抱石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作品大赛(江西省美协),余建江作为在校学生首次参加江西省美协举办的展出。2011年,余建江作为学生,作品《谧》参加中国嘉德“中国艺术院校优秀作品专场”拍卖;2014年,余建江临近毕业,其创作的陶艺作品《有·无形》,在众多的毕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景德镇陶瓷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并在当年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获全国青年陶艺大赛铜奖;同样在2014,余建江的作品《四十不惑》参与了中国保利“新月雅集——晚清民国文人瓷绘与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拍卖会。这些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余建江做到了,以陶瓷大学为起点,余建江开始了他的逆袭人生。
艺术孤旅
余建江,就像一只蓄势已久的股市黑马,近年来创作的粉彩花鸟作品,在各种大型展出中亮相并且频频获奖。生活中他却像一位隐士,常年蛰伏在昌江广场附近他的个人工作室中。在生活的穷途末路中,余建江依然不放弃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余建江在大学期间就半工半读,为自己赚学费和生活费,大学毕业的时候他选择留在了景德镇。刚毕业的二年,他一直租房子,搬过很多次家,遇到过房东将房子卖了,他不得不临时借住同学家。余建江有好多次都遇到这样的窘境,一边上班,一边找房,一边搬房子。那时候,他最怕的是某天正睡着,房东突然跑来让他搬家。
人们常说画画是修身养性的事,工笔画更是如此,只有修好心、养好性才能画好工笔画。真正的艺术家生活是枯燥的,同时又是孤独的,余建江却非常喜欢和享受这份孤独。他从上大学以后,别人忙着谈恋爱、交朋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除了上课,几乎所有时间用在看书学习和绘画上。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宣纸上画,打好基本功;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陶瓷创作,他都在画纸上预先画好草稿,然后陶瓷上再创作,因为纸张的成本远低于在瓷上创作的成本,他可以在纸上一次次重复和修改,他在纸上练就的基本功,让他在瓷上浪费的成本相对较低。
师造化,中得心源
一路行吟,历尽艰辛,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以及各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经历,为余建江的艺术创作夯实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大自然中寻求创作灵感,将材料、技艺与灵感互相结合,最终消化、生发成独具个人风格的陶瓷艺术作品。
余建江将农村的乡土气息融入到陶瓷绘画中,将景德镇传统陶瓷绘画技艺与中国画意蕴完美结合,在笔墨形神、巧拙关系、色彩恒生的美感表现等,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花鸟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的传承创新,并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笔墨情趣。
余建江的老家在婺源李坑,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婺源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方,是婺源有史以来考入进士最多的地方。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婺源是中国的最美乡村,但在余建江眼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表达的地方。正是这种故土情怀,对于家乡的山石、花鸟、草木、蜂蝶等,了熟于心,妙达于手,我们能从余建江的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充盈和情感的丰沛。
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完美境界,它既能够让普通民众所喜爱和敬仰,又能够让高居“庙堂之上”的艺术界人士所认同。一方面余建江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让他在艺术创作中非常接“地气”;另一方面余建江得恩师王清丽的认同和赏识,很多大型艺术活动和各种级别的创作评比活动,王清丽都力荐和鼓励自己的得意门生余建江参与,在不断的交流与学习中,余建江一次次参与各种艺术盛会,他的作品也一次次登上艺术界的“大雅之堂”,并且获得不俗的成绩。
余建江在大学时期,经常参加各类学术团体在全国各地的采风活动,还随着国画大家方楚雄、恩师王清丽到广东、云南等地采风和写生,到自然中收集资料、汲取营养,寻找创作的灵感,获得创作的源头活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多年来,余建江摒心静气,远离世俗纷扰、潜心作画,使得他的作品沉静、婉约、空灵、细腻,有对美好家园的回忆,有对理想国度的向往,有广博山野中生命的呼唤,也有春夏秋冬季节的轮回与期盼……。它们是热烈的、是欣喜的、是宁静的、是寻思的,如一股涓涓细流喷涌而出,荡涤着观者的视觉神经,冲刷着都市人疲惫的精神尘垢,显示出自然与人处于生命活动中的和谐与美好。
缘物寄情 寓意于景
意境,简单说就是缘物寄情,寓意于景,画面要表现情景意趣,使意与景相互渗透,情与景相互交融,物与“我”合二为一。作品有了意境,才能取得画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观者以情趣韵味的美感享受。
刘勰提出的“物色心动、心亦摇焉”移情感悟为画家的思想情感自由奔驰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每个人的学识修养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自然界的感受和认识也不同。
余建江的陶瓷绘画笔墨结构的内涵,体现在他的运用的工艺以及笔墨情韵所表达的正是这种意境。中国画的笔墨结构和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有机结合,是余建江陶瓷绘画创作的表达方式和运用技巧。他用独特的个人风格将国画的笔墨韵味运用到陶瓷绘画中,广泛阅读成就了他的文化内涵,他的文化内涵又赋予他在瓷画的创作过程中文人笔意。这种文人笔意的笔墨结构和表达方式,在他的陶瓷艺术创作中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自觉。个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在陶瓷绘画中得到直接表达,通过他独特的艺术呈现和笔墨语言展现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使得观者从画面中神思畅游,与创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余建江的系列花鸟绘画“生机”“丰年”“硕果”等系列作品,其意境表达体现的正是这种超越本身画面所展示的多维的精神世界。在这些作品中,余建江更注重轻重虚实的分布、色彩对比的强弱均衡关系,形成了他陶瓷绘画的审美效果。这种虚实是比较复杂的关系对比,但是在余建江的笔下却游刃有余。他创作的向阳盛开的向日葵、随风摇曳的荷花、自由灵动的蜻蜓,不是在画面上添加风、添加荷塘、或者添加天空的画面,这种没有背景衬托、类似于静物的陶瓷绘画作品,观者却能在静态的画面中更多感受中国画的藏与露、聚和散、多和少、静与动。。。。。。这是中国画的意境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这种结构上的分布虚室相生、对比强烈,以静的姿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正是他的作品实中善用这种虚室互用,浓淡、轻重、虚实相互生发,他的作品才更加令人感觉到变化丰富与妙趣横生。
陶瓷创作的“颜色革命”
岭南画派最大的特征是将西方绘画技巧融入到中国画中,水墨意境不足以表现真实自然界,“颜色革命”是岭南画派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最大突破,这种突破是一种调和古今、调和中西,余建江在陶瓷绘画创作中也进行了他的“颜色革命”。他在陶瓷绘画创作过程中特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循序渐进,他在创作中色彩的“独树一帜”使得他的作品意境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论是色块的强烈对比、或者是同色系的渐变,余建江笔意严谨又不乏自由,画面结构与色调相辅相成,他的花鸟瓷画来源于生活又远高于生活。余建江早期的传统古彩作品“有·无形”系列,即使属于传统装饰,但他在用色上还是体现了他是不俗,体现了传统古彩的“大俗即大雅”,其古彩装饰性和器物现代造型完美融合,成为当年陶瓷大学毕业生毕业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毕业以后,余建江阶段性地创作了大量的陶瓷绘画作品,包括“生机”、“硕果”、“丰年”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工艺上、布局结构上以及笔墨方面不断地突破自己,在作品用色方面也有他自身的独到之处和不断成熟和精进。哪怕是向日葵、荷叶、荷花本身,他也没有用自然的红花绿叶去表现,而是渐变的赭色和偏灰色。这是一种意境的审美、深度的精神构成,余建江所表现的是他心中是花叶草木,他的色调不是自然界的原始色彩,表现的色调虽然灰白暗淡,但也代表着生命的鲜活和自然的律动。一花一世界,通过一个小小的花朵,可以窥探一个大千世界的兴衰与自然规律,一叶一菩提,通过一片叶子看到宇宙人生的秘密,余建江的作品,用色彩去隐喻去表达自然界所暗藏的人生百态和人生哲理。(吴爱飞)
作品展示:

有·无形系列

丰年系列

生机系列之莲蓬

生机系列之莲蓬

生机系列之莲蓬

生机系列之莲蓬

硕果系列一

硕果系列二

荷风系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