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瓷生物乐园:5只瑞兽带你探索神秘的瓷世界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一箪食,一瓢饮,跨越了千年的时光,薄薄的瓷器泛着清幽晶莹的光泽,静静的承载着人类千百年的饮食、生活和历史,一眼望去,纵览千年。

一箪食,一瓢饮,跨越了千年的时光,

薄薄的瓷器泛着清幽晶莹的光泽,

静静的承载着人类千百年的饮食、生活和历史,

一眼望去,纵览千年。

穿行于展厅上空的河流,是一条连接人类世界与瓷世界的神秘瓷河。瓷河在“高岭崖”发源,裹挟着洪荒瓷土,积蓄了原始的力量。

瓷河在“南海礁”回旋,水流精雕细琢,塑造出或婀娜或刚劲的形体。

瓷河在“青花谷”沁润,青色花朵盛大绽放,编织着纹饰之美。

瓷河在“彩雨林”飞溅,釉色在莫测的窑变中,幻化出缤纷的惊喜。

瓷河在“龙珠阁”燃烧,在光与热中升华,满满沉淀深邃的智慧。

高岭崖,南海礁,青花谷,彩雨林,龙珠阁,这五个展览空间就是五个瓷瑞兽各自神秘而有趣的居所。这五个居所展示的主题内容及形式设计基于瑞兽所代表的不同类别瓷器、各瓷器背后的陶瓷文化历史、各瑞兽所司瓷器工艺的类别等而各自不同。

那么,5个居所的不同之处到底在哪呢?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

  第一站:GAO之居所--高岭崖

天际边,闷雷滚动,惊醒千年酣睡

镇守高岭崖的瑞兽是一只大象,它全身都是由10件知名陶制器皿组合而成。其中包括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人面鱼纹彩陶盆。

高岭崖,分开层层岩壁,似象耳

戈壁上,隆起绵延山脊,似象背

山谷中,擎出冲天巨柱,似象腿

象名为“GAO”

“GAO”司“土”,掌管天下陶瓷原料

上古的人,惊讶于篝火余烬里质地坚硬的泥

陶,是洪荒时代中的温饱记忆,更是愚昧黑夜中的文明载体

地质运动和季风,为欧亚大陆东南隅,带来了天赐的礼物——高岭土

更细腻的硅酸盐分子结构开始结晶…

从陶到瓷的漫长过程中,蕴含了原始的力量

高岭崖馆代表陶之生,主要年代是新石器时代至唐代,重要成就有高岭土、釉、陶俑、唐三彩等。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先民们在生活中发现晒干的黏土被火烧之后,会变得更加结实、坚硬,甚至可以防水,于是陶器随之诞生。陶器的制作在中国有超过万年的悠久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风格粗犷的灰陶、红陶、白陶、黑陶、彩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俑的制作于秦汉达到顶峰,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代表作; 唐三彩的兴盛更是让中国陶器在盛唐时期同诗歌、绘画、建筑一道传向世界。

陶象馆位于展厅流线的起始位置,馆内整体氛围神秘、深沉。这一展览空间中有一个石块瞬间炸裂的艺术装置,利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演绎了陶、瓷烧制过程中,陶瓷材料的变化,例如微观世界中硅酸盐结晶体的变化,以及宏观世界瓷石被砸碎裂成粉末的意向画面,经程序化设计后,瓷土涌动为一些唯美的慢动态旋流,又隐约呈现瓷器器具的外形,再逐渐消解,分离,化为尘土,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而又奇幻的沉浸式溯源空间。

  第二站:HAI之居所—南海礁

南海有龟,其名为“HAI”

龟背嶙峋,为沉瓷日积月累所成,层层叠叠,方圆数丈

静若磐石礁岩,动则遮天蔽日

“HAI”司“型”,掌凡制瓷拉胚筑塑之工

南海,一边是炉火纯青的两宋名窑,一边是如获至宝的欧亚外族

海上丝绸之路的青瓷与白瓷贸易撑起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骄傲

有的瓷,并没有达彼岸成为珍藏

却不幸与商船一起沉入海底

海水洗尽人世铅华,微光衬托细腻质地,洋流打磨柔美线条

青白二色入淤泥,不染

南海礁代表瓷之雅,主要年代是宋代,重要成就有影青瓷、石灰—碱釉、青白瓷等。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温润似玉,体现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 简洁素雅之美。在这个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名窑名瓷灿若繁星。北方窑系中,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如凝脂;钧窑釉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南方窑系中,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 哥窑的青瓷釉面如丝成网、美哉天成。

南海礁展馆整个空间上空利用投影营造了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立面镜面墙反射影像,配合海底世界营造了一个丰富的海洋瓷生物王国。立面镜面墙上分别嵌入DIY交互触控屏,观众通过触控屏来打造自己DIY的海洋瓷生物,当瓷生物自动生成后会游到海底世界中与本馆瑞兽互动游戏,从而实现了整个展示空间在画面上交互联动,营造了一个有趣又奇幻的交互体验空间。

  第三站:HUA之居所—青花谷

青花谷,繁花似锦,中有一兽,人称“HUA”

通身蓝白,疏密有秩,瓶盘碗碟,琳琅满目

一跃、一扑、一卧、一吼,尽显风流

“HUA”司“纹”,掌管世间瓷器纹饰图案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

瓷融入了人间烟火,人间烟火也画入了瓷

青靛色的线条不单勾勒出了远山近水和花鸟鱼虫

也把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青花谷代表瓷之纹,主要年代是元代,重要成就有青花、釉里红等。

青花瓷诞生于唐代,而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是用含氧化钴的矿物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从造型上看,元青花既有胎体厚重的巨大器型,也不乏胎体轻薄的精细之作。其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有力,勾勒沉稳。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其中,麒麟纹是元青花纹饰中极富时代特征的题材之一。除主题纹饰外,莲瓣纹、云肩纹等辅助纹样也尤为抢眼。

青花谷是本次展览的重点展馆,整个空间中设置了一个可互动大型桌面瓷盘,以多媒体投影的形式结合实体镜面展现“青花盛宴”这一主题概念,观众的交互操作可生成不同的青花纹理动态效果,墙面的三个圆盘中,以3Dmapping秀的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的青花瓷款式、不同款式下的青花图案又逐次幻化成各自不同、层次丰富的青花世界,营造了一个跨时空的青花数码生态空间。

  第四站:YU之居所—彩雨林

彩雨滋养,一灵物雀跃其间,其名为“YU”

羽翼轻盈,为色彩浸染,变幻莫测

时而绽开,激情似火

时而收敛,冷若冰霜

“YU”司“色”,掌管瓷器釉色万般变化

初时,空无一色,万物皆素

其间,粒子云雾,酝酿变幻

刹那,炽热窑变,惊现千彩

祭红、郎红、均红、胭脂红

娇黄、鳝鱼黄、柠檬黄、蜜蜡黄

天青、豆青、霁蓝、宝石蓝

如雨,似林,是为“彩雨林”

彩雨林代表瓷之彩,主要年代是明代,重要成就有五彩、素三彩。

明代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局面,瓷苑至此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当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之后,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特别是彩瓷的生产,既有釉下彩绘如青花,又有釉上彩绘如五彩、素三彩,还有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彩绘如斗彩。明代颜色釉瓷器在过去的基础上也有进一步提高,如永乐时期的红釉、青釉、白釉,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蓝釉,弘治时期的黄釉,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嘉靖时期的孔雀蓝、青金蓝、瓜皮绿釉等,不胜枚举。

彩雨林整个空间地面安置了幻彩板,每个板子代表了一种釉色,空间顶部设置LED灯条,上下呼应进行展示。观众走在幻彩板上触发灯光亮起,天花上吊装的流星灯,可以根据音乐的播放,自动控制明暗和“下雨”的速度,实现光效与音乐配合下的智化幻彩效果,营造了一个可交互的多感官沉浸体验空间。

  第五站:LONG之居所—龙珠阁

龙珠阁中,盘有一龙,名亦为“LONG”

乌金眼、合欢鼻、如意须、葫芦角、碟拼鳍

在瓷的温润涵养中,悉心调教炉火起伏,无心挂念世间繁碌

“LONG”司“火”,掌管天下窑炉的熊熊烈焰

清帝康雍乾盛世,也是陶瓷工艺发展的巅峰

瓷器,引历代帝王之青睐

官窑,集千年匠心之大成

珐琅、双体、转心、透雕

万里挑一,唯有极品可收入龙珠阁

龙珠阁代表瓷之奇,主要年代是清代,重要成就有粉彩、珐琅彩等。

清代瓷器可谓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此时景德镇荟萃一代能工巧匠,可谓“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当时瓷器的生产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达到了又一次历史高峰,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色缤纷的釉彩、华丽多姿的纹饰,堪称为一代之奇。其中,瓷胎画珐琅在清代皇室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其精密繁复、雍容华贵。而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令人叹为观止。

在龙珠阁的内部空间中,左侧为由光栅组成的光栅墙,展现了几百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器,随着观众在空间中走动,光栅墙随角度的不同会展示出不同的瓷器。空间右侧为一个约10m的幻影成像装置,观众走近幻象,幻象中的瓷器会推出并自发介绍瓷器背后相关的瓷文化知识,侧面烘托出中国历史中瓷器史的辉煌与久远,打造了一个震撼的陶瓷文化展示空间。

五个生动可爱的瓷生物形象代表不同的瓷文化类别,他们各自掌管着陶瓷生产制作过程中的不同工艺环节。每个瓷瑞兽将基于自身守护的陶瓷工艺类别,从材料、造型、纹样、釉色、烧制等不同方面着手,带领观众从瓷的智慧、雄心、生活、审美、知识与科技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反映出有关瓷文化这一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历史与人文属性。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