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前公安局长告老还乡 南昌原市长退休当农民

江西省政务信息公开
关注半个月前,九江市召开市“两会”,刘安东以老同志身份在主席团就坐。鲜为人知的是,刘安东系我省主动选择“告老还乡”的官员之一。6年前,时任抚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的刘安东为照顾年近九旬的老父亲,要求告老还乡——调回九江任职(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厅级干部)。
在我省抑或是省外,选择“告老还乡”的官员时有出现。有的是为了回去照顾老人,有的是为了回报桑梓,还有的是因为家庭有困难……对此,专家表示,这些案例充分说明,组织安排充分考虑了干部的个人需求,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
警界高层“告老还乡”照顾父亲
刘安东,1954年出生,14岁到沈阳空军服兵役,19岁退役后到九江电影机械厂担任保卫组长。3年后,刘安东开始进入九江市公安系统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他先后任九江市公安局政保科副科长、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常务副局长等职。
2003年,49岁的刘安东调任抚州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刘安东到任后的7年,抚州公安工作无论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刑事犯罪方面,还是在队伍建设、基础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列。
另外,刘安东还非常关心抚州市公安局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抚州一位抚州市公安局老干部告诉“江西政读”小编:“说起原副市长、原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刘安东同志,我们这里的老同志都赞不绝口,充满感激之情。”
2010年,年仅56岁的刘安东本可以继续担任抚州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的,但他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向组织申请调回九江。同年4月,刘安东调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厅级干部(这一岗位非常少见)获得批准。
2010年4月23日下午,刘安东与接任者抚州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长袁才华交接工作,抚州方面罕见地用了“欢送荣调九江工作的刘安东同志”语句,可见大家都知道刘安东多么想回九江。
抚州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长岗位责任重大,刘安东为何要回九江过渡到退休?刘安东17日告诉“江西政读”小编:“当年,我家老父亲快90岁了,弟弟又在北京工作,无人照料老人,加上我自己身体也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就请求组织关怀,将我调任九江,实现自己‘告老还乡’的念想。”
值得一提的是,刘安东的故乡实际是安徽安庆,但因其在九江工作了30年,浔城已然成为其另一个故乡。2014年上半年,年满60岁的刘安东退休。现身为老同志的刘安东17日对“江西政读”小编说:“退下来了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现在过好自己的普通日子就足矣。”
南昌原市长“告老还乡”当农民
官员“告老还乡”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故乡情怀,同时也为中国古代乡村文明建设做出过积极贡献。有媒体发表文章说:“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明清两代有价值的古村落,几乎都是持续几百年‘告老还乡’的杰作。”
现如今,这一文化传统仍然在延续,如南昌市原市长李豆罗,“告老回乡”当农民,并带领乡亲们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修旧如旧,回复历史上的徽派建筑风格。
提起李豆罗,南昌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南昌市民邱先生说,李豆罗是个亲民、实干的市长,还是个很有意思的市长,尤其是他的“南普”(确切地说是带有浓厚的进贤口音的普通话)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李市长给我的感觉没太多官架子,而且为南昌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做了蛮多实事,冲刺十来年的‘创卫’也拿下来了,总之,他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2010年1月22日上午,李豆罗以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身份在人大会上作完报告,4个小时后,他就回到自己的老家西湖李家。“从农民到市长用了40年,从市长到农民只用了4个小时。”李豆罗说,回到西湖李家后,他就彻底告别了官场。
李豆罗为什么会如此彻底地告别官场?李豆罗16日对“江西政读”小编表示,之所以选择“告老还乡”,是想为江西、为南昌力建一个“像农村”的农村,即山水化、田园化、农耕文化的农村。据悉,李豆罗曾对乡亲们说:“不论你官多大、不论你走多远、不管你赚多少,总是要落叶归根的。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集中精力把家乡打造好、建设好。”
如今的西湖李家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碧水环绕。这里已然成为了生态旅游风景区。今年1月,李豆罗荣获CCTV2015年度三农人物称号。李豆罗告诉“江西政读”小编:“离开了就彻底离开,安心做农民。”
省外亦有官员选择“告老还乡”
官员“告老还乡”现象并非江西独有,省外亦有不少官员选择“告老还乡”,其中尤以江苏籍官员为甚。
2014年,60岁的海南省省长蒋定之,改任正部级的江苏省人大常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回南京后,他说“回到江苏工作很亲切”。蒋定之是江苏溧阳人,2005年从江苏省常务副省长的岗位上调任证监会副主席,2010年空降海南任常务副省长,2012年升任省长。2014年之后,蒋定之因患耳疾,经个人请求,回到了江苏。
今年1月,江苏徐州除了原市委书记曹新平请求回到苏州,原市长朱民也请求回到苏州。据新华报业网的报道,由于年龄原因,曹新平不再担任徐州市委书记,根据他的个人意愿(告老回苏),江苏省委安排他回苏州工作。而朱民之所以也请求回苏州,是因为家庭困难比较大,其本人多次提出回苏州工作,江苏省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意他回苏州。
1月20日,曹新平已当选苏州市政协副主席。1月22日,正值壮年(53岁)的朱民履新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另外,鞍钢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张广宁也于今年1月交流回地方任职,目前已出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公开简历显示,张广宁虽为在山东惠民人,但其在广州工作了40余年,赴鞍钢集团公司任董事长、党委书记之前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江西政读”小编发现,上述“告老还乡”的数名官员当中,张广宁、曹新平、朱民、刘安东等人“告老还乡”的地方虽非出生地,但都是工作了数十年的地方。可见,这些官员对长期工作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视其为故乡。
解读
允许官员“告老还乡”凸显人性化
据了解,干部被任命时要“服从组织安排”,但也可以要求“被组织关怀”(即个人有困难可以向组织提,有时也能得到满足,如刘安东、朱民等)。对此,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曾明教授表示,这些案例充分说明,组织安排充分考虑了干部的个人需求,给予他们合理的安排,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
事实上,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曾提出“鼓励退休干部‘告老还乡’”的建议,引来官员、学者、媒体及普通民众的热议。
曾明说,在当前的干部任用体制中,常有主要领导干部异地为官的做法,而且这还是一个渊远流长的中国官吏制度传统,与不少西方国家要求政务官必须为本地人的做法截然不同。虽然说异地为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更多的利益牵扯,有利于官员的廉洁从政。但随着交通、通讯、经济等的发展,这种作用日渐式微,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虽在异地为官,但仍有不少家乡企业跟随,官商沆瀣一气的现象就是明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并不在于是否异地为官,更重要的是要有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官员的权力。事实上,有不少对中国干部任职经历的研究也表明,本地官员其实更在乎在家乡的官声,更会考虑所任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更多的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