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铁四站点文化墙露“芳容” 展现江西文化特色

南昌晚报
关注
地铁大厦站

秋水广场

八一馆站

八一广场站
还有一个多月,地铁1号线就将正式与市民见面了。南昌地铁车站在装修中也别具匠心,主要是以采用“一色一线,一线一主题”,展现南昌乃至整个江西文化特色。此外,还特别在秋水广场站、地铁大厦站、八一馆站、八一广场站四个地铁站内共设置了4面大型文化墙。昨日,记者现场感受了这些材质不一,风格各异的文化墙。
秋水广场站:
湿地与白鹭结合呈现水光一色画意
南昌自古就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的东方水城之称,优质的生态环境,引来大量白鹭栖息,也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城市候鸟现象”,南昌也因此成为了闻名中外的“白鹭之城”。为展示这一特有的文化,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得名的秋水广场站特别设置了一幅《洪城白鹭》文化墙。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幅作品通过几重玻璃重叠,制造出光影交错、若实若虚的视觉效果,
“它将湿地和白鹭二者结合,抒写了一片绿意葱茏,水光一色的诗情画意,呈现出‘一城景色半城湖,湖光水影映洪城’的美景。”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何明介绍,他们在玻璃中加入了多种细小颗粒和玻璃肌理,这种制作工艺在全国都属独创。
地铁大厦站:
托举城市力量呈现建设者艰辛历程
作为地铁1、2号线的换乘站,地铁大厦站也是整个南昌轨道交通的中枢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在地铁大厦站内墙面上用艺术形式设置了一幅展现南昌地铁建设艰辛的过程《托举起城市的力量》文化墙,呈现建设者们用辛劳的汗水托举起城市强劲力量。
“整个壁画采用深灰砂岩做底衬托,地平线下采用石板铺盖,表现出地铁盾块结构,结实而极具张力。”何明介绍,板块间的缝隙金属线共同形成强烈的透视线,让人体会到地铁施工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也进一步彰显出了南昌城儒雅而内敛,厚重而沉稳的城市形象。同时,地铁大厦站的文化墙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
八一馆站:
采用六种石材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八一馆站因地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旁而得名。记者走近八一馆站的文化墙,深受震撼,真个墙面气势恢宏,凹凸有致,层次感强。整个墙面采用天然石材进行打磨、火烧,来体现肌理和肌感,主要是以暖色系为主。“八一馆站的《红土地》主要是从地理位置和历史人文出发,选取万峰竞险,气势恢宏的井冈山的自然风景作为墙面内容,绵延的山形展现的是苍茫浑厚的历史,富饶广袤的现在,和无限美好的未来。”湖北美术学院设计师杨鹏介绍,他们在前期设计时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实地去八一馆寻找灵感,最终采用了黑、白、红、灰、黄、橙、六种天然石材,运用抽象的线形和重叠分割,赋予画面节奏感和韵律感,间接抽象的表达红色主题,以此来弘扬江西的红色革命文化,此外,该站的文化墙设计不是有枪有炮的革命题材,而是通过市民能接到的自然形式来表现,象征着这片土地上,一方水土地养育一方人,承载着过去也承载着现在及未来。
八一广场站:
多种元素构建南昌地标建筑
八一广场站作为换乘站,未来将汇聚多条线路,是整个轨道交通的重要站点。所以其文化墙的设计整综合了南昌的历史,人文,经济等多个因素。来到该站的文化墙,远远看去,是由各种元素的小图案构成的墙面;可走近一瞧,就可以在这面墙上找到由众多符号构建的南昌地标性建筑,绳金塔、滕王阁、八一桥、八一纪念塔、双子塔、摩天轮等一一呈现。
据何明介绍,画面主体的滕王阁采用汉字的笔画为表现方式,其笔画的内容选自《滕王阁序》等与南昌文化相关的文字。其他建筑或图案采用南昌文化、相关建筑中的典型符号为设计手法,包含多个赣文化元素,如南昌的鱼、山、树、山水,花(金边瑞香)、鸟(白鹭),江西的毛笔地域文化,瓦罐以及八一红色文化等。以点带块如流水般的序列分布,彰显赣江的山水文化。此外,整个文化墙还给人一种信息时代数码的感觉,回顾以前的历史,展望未来,从古到今到未来,展现当代历史的变迁。
万孟灵 记者 涂明明 文
记者 马悦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