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西 资讯

省公安厅副厅长叶国兵:上半年缴获各类毒品1.15余吨

摘要: 为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向群众揭示毒品危害,宣传毒品预防知识,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省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兼省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叶国兵接受在线访谈。

为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向群众揭示毒品危害,宣传毒品预防知识,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省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兼省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叶国兵接受在线访谈,以“青少年与合成毒品”为主题,向广大网友介绍去年以来全省禁毒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当前禁毒斗争形势,重点介绍合成毒品的种类、特性和严重危害,识别毒品和吸毒活动的方法,家庭防毒、拒毒知识,以及如何帮助沾染毒品的家庭成员戒毒等知识,并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回答大家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叶厅长您好,先跟网友朋友打个招呼吧!

[叶国兵]: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交流! 

[主持人]:叶厅长,您能否先介绍一下我省都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禁毒工作?让我们网友对禁毒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叶国兵]:好的,借这个机会,向大家简要报告一下近年来我省的禁毒工作。省委、省政府对禁毒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今年8月,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分别在国家禁毒委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时的重要讲话的通知》上做出批示。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批示: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阐述了禁毒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党、政府的历史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积极贯彻。抓好禁毒工作绝不仅仅是公安、政法部门的任务,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全社会要形成氛围。望省禁毒委加强协调,切实把我省禁毒工作开展好。8月5日,省长鹿心社同志批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国家禁毒委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打羸禁毒人民战争。 

[叶国兵]:这些年来,省禁毒委员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禁毒委员会正确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按照“以人为本、源头治理、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禁毒、打击制毒、缉查贩毒、查处吸毒、强化戒毒五个环节,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对毒品问题进行全面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

[叶国兵]:具体而言,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以减少毒品危害为出发点,在积极建立禁毒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同时,不断创新宣传模式,全面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二是全面排查管控吸毒人员,通过开展 “大排查、大收戒、大管控”行动和积极推行“逢嫌必检”措施,最大限度地发现、收戒、管控、帮教吸毒人员。2014年查获吸毒人员21898人次,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14244人,强制隔离戒毒3515人,与上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三是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以减少毒品供应为目标,以打击制毒犯罪和摧毁贩毒网络为主攻方向,先后扎实开展了打击制毒前体工厂和制毒窝点专项行动、打击“黑拐枪、黄赌毒”利剑行动和禁毒百城会战专项行动。2014年,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371起,同比增长6%;抓获涉毒刑事犯罪嫌疑人2792人,同比增长10%;缴获各类毒品1.176余吨,同比增长188%。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的良好势头,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878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105人,缴获各类毒品1.15余吨,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014年共打掉制毒前体工厂和制毒窝点41个,缴获制毒原料220余吨;四是严格落实禁毒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对全省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依法严管易制毒化学品行政审批事项。组织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排查摸底工作,切实加大实地核查、审核把关、流向监控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死角、堵塞管理漏洞;五是禁毒会战取得丰硕战果,在去年9月底公安部部署的为期半年的禁毒百城禁毒会战统一行动中,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取得了喜人的战果。在全国百城会战绩效评估中,我省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12位;南昌、九江、上饶、赣州等4个参战城市的综合成绩,在全国109个参战城市中分别排名24位、40位、41位、55位。其中全省缴获主要毒品数量排名第10位;缴获制毒原料数量排全国第1位;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数增幅江西(387.29%),排全国第4位;查处吸毒人数增幅江西(331.89%),排全国第5位;赣州市缴获制毒原料数量排全国参战城市第1位 。

[主持人]:可以看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公安禁毒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我代表广大网友感谢你们付出的辛勤努力! 

[叶国兵]:谢谢。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努力预防和减少毒品危害,是各级禁毒部门的神圣职责。虽然全省禁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当前禁毒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挑战。 

[叶国兵]: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已进入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境外毒品渗透不断加剧,国内制贩毒活动活跃,合成毒品问题发展迅猛,毒品消费市场日益扩大。截至2015年6月,全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到322.9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有188.7万人,占58.4%。据测算,我国实际吸食人数超过1400万名,35岁以下青少年超过800万名。

[叶国兵]:受国际、国内多种涉毒因素影响,我省毒品形势也面临着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完全遏制,合成毒品问题又呈快速发展蔓延的双重压力,毒品形势日趋严峻、复杂。截止今年9月15日,江西全省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80041人,吸食合成毒品人数64127人,其中,35岁以下吸食合成毒品的青少年51017人,吸食合成毒品人数已连续多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以上仅是我们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情况)如果按照国际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之比1:5计算,全省35岁以下吸食合成毒品的青少年人数已超过25万。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当前合成毒品正在我省快速蔓延发展,您能否向广大网友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合成毒品? 

[叶国兵]: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与之不同,它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抑制作用。

[叶国兵]:合成毒品主要包括冰毒、氯胺酮(K粉)、摇头丸、三唑仑等种类。近年来,我国精神药品滥用品种不断增多,也出现了麦角酸二乙酰胺(LSD)、安眠酮、γ-羟基丁丙酯、咖啡因、安纳咖、丁丙诺啡、氟硝安定等被滥用的现象。目前,在我省查获的吸食合成毒品人群中,最常见的滥用品种是冰毒和K粉。 

[主持人]:合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大吗?

[叶国兵]:合成毒品毒性强烈,直接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同传统毒品一样危害极大。它对人体的危害,通俗地讲,主要在于它对人体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中枢神经及神经细胞的损害不可逆,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吸毒者还会出现被害妄想、追踪妄想、嫉妒妄想以及幻听等病理性精神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吸毒者极易行为失控,引发暴力犯罪。此外,吸毒还会引发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主持人] 请问合成毒品和我们听得比较多的鸦片、海洛因等毒品有什么区别?

[叶国兵]: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主要有三点区别:一是合成毒品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所以又叫“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而鸦片、海洛因等麻醉药品主要是利用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类毒品;二是合成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而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对人体则主要以“镇痛”、“镇静”为主;三是合成毒品一般在服用后出现幻觉、亢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集体性乱等,传统毒品一般是在吸食前犯罪,因为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获取毒资或毒品而去杀人、抢劫、盗窃等。 

[主持人]:看来合成毒品对人们的危害比传统毒品的危害还要大啊!在生活中,我们也曾听到一些说法,说吸食冰毒是不会成瘾的? 

[叶国兵]:与传统毒品相比,合成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更加隐蔽。由于合成毒品使用的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戒断症状,短时间内可以给吸食者带来愉悦、欣快和迷幻感,并且合成毒品常与时尚、享乐、狂欢等符号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由于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其“精神依赖性”,合成毒品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所以说,吸食合成毒品不仅会成瘾,而且更容易成瘾。 

[主持人]:是啊,我们每个人都要以对自己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抵制毒品,珍惜自我。那么您能从专家的角度介绍一下吸食合成毒品多少次、或者说吸食多少量就会成瘾呢?

[叶国兵]:吸食多少次就可以上瘾并没有普遍适用的公式,但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到的,吸食毒品一般只要超过三次,就会出现成瘾迹象,出现主动寻找毒品,主动吸食毒品这样一种强迫意识,产生依赖,这就是逐渐上瘾的表现。

至于吸食多少量才成瘾,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吸食毒品的纯度不同,其成瘾性自然就不同。此外个体对毒品的耐受力不同、吸食频率不同等,也会产生个体差异。经过有关部门的科研认证,只要一次足量吸食,就能够成瘾。

在此,也提醒广大网友:吸毒极易成瘾,一试将悔恨终生。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讲的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外,还有一些药物也容易让人上瘾,比如止咳水等等,过量服用止咳水是吸毒吗?

[叶国兵]:止咳水常见的滥用种类为联邦止咳露、新泰洛其等,通常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成分,具有成瘾性。服用后会出现昏昏欲睡、便秘、恶心、情绪波动、睡眠失调等症状,大量服用能抑制呼吸,长期服用会形成心理依赖,戒断症状类似海洛因,吸食者往往最终转吸海洛因才能满足毒瘾。

[叶国兵]:今年四月,公安部、国家食药总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5月1日起实行。我们对滥用含可待因成分止咳水的打击就有法可依了。因此,滥用止咳水也是吸毒。

[主持人]:刚才我还注意到您提到一个数据,近几年来,江西省青少年吸毒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为什么青少年吸毒人数会大幅增长?

[叶国兵]: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阶段,好奇心强、敢于叛逆,容易受到毒品侵害,其中心灵空虚、缺乏信仰是关键。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强烈的好奇心理。不少吸毒未成年人是抱着“抽来玩玩”、“尝尝新鲜”、“吸一口不要紧”的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从而走上吸毒的道路。二是盲目从众心理。“别人都吸了,我不吸会让大家扫兴的”,部分未成年人在交上吸毒的朋友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合群而参与吸毒。三是追求刺激和享乐的心理。一些未成年人把吸毒看成是时尚、前卫的行为,盲目追求刺激和快感而吸毒。四是消极的逃避心理。一些未成年人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乏温暖、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引发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试图通过吸毒麻醉自己,逃避现实。五是缺乏毒品的基本常识,认识上存在偏差,诸如吸毒可以减肥,吸毒可以治胃病,吸毒可以解除疲劳,可以提神等错误认识。六是无知的侥幸心理。绝大部分吸毒的未成年人认为偶尔在娱乐中吸食毒品,作为消遣不会成瘾,没什么危害。另外已出现毒品犯罪分子为扩大销量,将毒品伪装成奶茶、咖啡、跳跳糖或是掺入红酒、饮料中进行售卖,诱骗青少年吸食,极易使青少年掉入毒品陷阱,这种新情况特别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打击。

[主持人]:生活中一些人认为毒品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您是怎么认为的?

[叶国兵]:毒品的渗透和蔓延是在不知不觉中、在谎言和诱骗中进行的,许多有过吸毒经历的人都是在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吸毒之路的,有的是因为无知,轻信了“吸几口不上瘾”的谎话;有的是听信了“吸毒可以减肥”的说法,置生命于不顾;还有的是盲目交友,根本没有想到朋友递来的烟里含有毒品。

[叶国兵]:加上毒贩为了拓宽自己的市场,采取各种各样的隐蔽手段诱使人染上毒品,因此很难界定哪里是无毒的净土,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许多通过互联网贩毒、吸毒的案例,对于经常网购的年轻人而言,网络世界披着神秘外衣的毒品更加危险。

[叶国兵]:总之,毒品通过各种渠道叩击着生活的大门,为了保护和谐的社会,为了保护幸福的家庭,每一名家庭成员都应该学习毒品知识,具有禁毒意识,从而为家庭竖起一道道禁毒屏障。

[主持人]:我们如何识别家庭成员中可能存在的吸毒行为呢? 

[叶国兵]:家庭成员一旦开始吸毒,会表现出诸多行为及特征,作为家庭的一员您需要识别以下特征,从而尽早发现,及时挽救。 

[叶国兵]:首先是身体信号。主要是发现一些反常情况:如无原因突然显著地消瘦或增胖;常常眼泪汪汪或目光呆滞,瞳孔大小与平日不一样;未患感冒或过敏症,但是经常流鼻涕或流鼻血;手臂、大腿内侧、腋下等身体部位有针孔,用长袖衬衣或者纹身来掩盖针孔,身体上有不正常的淤青等

[叶国兵]:其次是行为特征反常。主要是:性格变得孤僻,对家庭活动不感兴趣,喜欢独处;个人习惯和兴趣爱好突变;无故旷课、旷工,纪律和工作表现突然变坏;在家偷钱或值钱的东西,或者经常向亲朋好友借钱;藏有毒品或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叶国兵]:第三是心理变化。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或是出现幻视、幻听、妄想症等。 

[叶国兵]:以上这些身体、行为、心理方面的特征表明家庭成员可能沾染了毒品,但是若想确定您的家人是否真的吸毒,还需要进行科学的检测。此时您可以通过沟通来走进家人的内心,了解真实情况。 

[主持人]:如果发现家庭成员已经开始吸毒,我们又该怎么办? 

[叶国兵]: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年人,作为吸毒人员都具有三重性。一是吸毒人员是违法人员,必须接受戒毒;二是吸毒人员是脑疾病患者,需要接受必要的治疗康复;三是吸毒人员是受害者,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其回归社会。 

[叶国兵]:面对吸毒的家庭成员,应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吸毒成瘾的严重危害。戒毒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坚强的意志,还需要专业的医疗保障才能达到目标,因此家人应当将吸毒的家庭成员送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自愿戒毒治疗,安全、有效地帮助家人脱毒。 

[叶国兵]:对于叛逆心理强的未成年人,或是不予配合的成年人,应当向公安机关、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寻求帮助,进而参加社区戒毒。对于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以及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经社区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叶国兵]:戒毒的成功与否,与家庭自始至终的配合密切相关。为了使戒毒获得成功,吸毒的家庭成员接受专业戒毒与康复后,家人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对其严格监督,断绝一切毒源,拒绝一切毒友,绝不能一边戒毒,一边偷吸。其次,应当让吸毒的家庭成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叶国兵]:同时,还要注意呵护吸毒人员的内心,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及时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防止他们在得不到家人谅解的情况下,一气之下又去寻找毒品。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亲人的谅解和支持,更能使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勇敢地去面对现实。 

[主持人]:通过您以上的讲解,大家学习到了一些毒品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毒品形势,接下来您能向广大网友详细介绍一下吸毒的危害都有哪些吗? 

[叶国兵]:好的。毒品危害巨大,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同时极易诱发其他违法犯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叶国兵]:首先,对公共安全危害巨大。无论是传统毒品还是合成毒品,都给吸食者造成大脑中枢神经不可逆转的伤害。传统毒品造就了一大批弱不经风的病夫,合成毒品造就的是一大批随时可能失控的“武疯子”。近年来,由于早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吸毒者陆续进入脑疾病的发病期,全国各地包括我省吸毒人员因吸毒自残、自杀、伤人、毒驾肇事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典型案子时有发生。如新建县一吸毒人员范某因吸毒过量造成幻觉,闯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导致机场关闭近两小时,十多架次航班延误。南昌市一男子易某在家中吸食麻古后产生幻觉,手持菜刀将其母亲砍死。萍乡一男子朱某吸毒后驾驶机动车逆行,造成一家四口死亡。

[叶国兵]:其次,破坏社会和谐稳定。长期吸毒者其工作能力基本丧失,长此以往,其购买毒品的资金只能通过偷、抢、骗、卖淫等非法渠道获取,从而引发大量违法犯罪现象。据有关部门调查,全省各地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与毒品或吸毒人员有关的占25-30%左右,一些吸毒人员特别集中的地区甚至超过50%,毒品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可见一斑。

[叶国兵]:第三,消耗大量社会财富。仅以我省登记在册8万吸毒人员推算,每人每天花费100元吸毒,每年消耗的财富29.2个亿;如果算上隐性吸毒人员,我省因毒品造成的直接消耗达到146亿,其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叶国兵]:第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毒品给社会风气造成极坏影响,贩毒人员往往一夜暴富,开名车、住豪宅,在家族和亲戚朋友圈产生很大的负面示范效应。我省侦办的家族式贩毒案件中,发现多是一个人首先从事贩毒,其他成员受其快速致富的诱惑而加入其中。

[叶国兵]:第五,毒品对吸毒者身体及其家庭造成直接伤害。传统毒品造成吸食者精神郁郁,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合成毒品造成吸食者精神异常,痴傻癫狂,成为精神病患者。无论何种毒品,吸食过量都会导致直接死亡。吸毒给家庭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一个家庭如果有成员吸毒成瘾,往往造成亲人离散、甚至家破人亡。

[主持人]:毒品危害确实很大,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些毒品违法犯罪问题呢?

[叶国兵]:毒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解决。目前,我们主要把减少毒品供给和萎缩毒品需求作为解决毒品问题的两个重要手段。其中,世界各国禁毒斗争实践经验表明,萎缩毒品需求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叶国兵]:在减少毒品供给方面,我省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在打击制贩毒等毒品犯罪取得了突出战绩。5年来,全省破案数、缴毒量、抓获人数连年增长,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9082起,缴获海洛因、冰毒等各类毒品4.287吨,各类管制易制毒化学品647.801吨,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135人次,有效的减少了毒品非法供给。

[叶国兵]:在萎缩毒品需求方面,我们始终把禁毒预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把握6.1《禁毒法》纪念日、6.3虎门硝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全面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进场所、进农村活动,深入推进“不让毒品进校园”、“不让毒品进我家”。通过系列举措,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能力,有效的遏制了新吸毒人员滋生,萎缩了毒品需求。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省青少年涉毒形势日益严峻,我们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呢?

[叶国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对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遏制和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年8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实施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宣部、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划(2016—2018)》,全面启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以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识明显增强,新滋生吸毒人数明显下降。

[叶国兵]: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禁毒委成员单位依法履职,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切实形成禁毒工作合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下阶段,我省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一是狠抓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建立毒品预防教育师资队伍,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落实禁毒预防教育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学生入学后和毕业前各开展一次毒品预防专题教育。

二是实现各类青少年群体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以青年职工为重点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抓好城市社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青年毒品预防教育,提高各类青少年群体的禁毒意识。

三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积极筹建禁毒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科技馆、文化宫、少年宫等场所和社区文化中心(站)、宣传栏等开展禁毒宣传。

[主持人]:线上网友交流的很热烈,下面我们来看下网友们的提问。问题比较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挑选一些网友关注度比较集中的问题请叶厅长作答,其余的问题省禁毒办的相关同志会在访谈结束后一一回复。

[网友XXX]:现在我们在各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毒驾的新闻,毒驾危害巨大,请问公安机关如何处置毒驾?

[叶国兵]:毒驾,是指吸毒成瘾未戒除或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近年来,因为毒驾引起的交通事故危害性极大,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地威胁,逐渐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一旦吸食毒品精神会极度的亢奋,出现幻觉,其驾驶能力会严重削弱,从而造成判断力丧失,容易引起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

[叶国兵]:在毒驾预防方面,机动车驾驶人曾涉嫌吸毒的,在驾驶证申请、换证、补证、审验等环节从严把关,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对有吸毒史的在驾驶证审验时,对被审验人进行吸毒检测;对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的,依法注销其驾驶资格。

[叶国兵]:在毒驾查处方面,各地将“毒驾”与酒驾一并纳入路面执勤查处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之中,不定期的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利用唾液检验、尿液检测等检测手段,发现毒驾人员。对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除了对吸毒行为进行处罚外,同时通知车管所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使每个驾驶员不敢触碰吸毒后驾驶的“高压线”。

[网友XXX]:仅吸食一次毒品或吸食过几次但没有成瘾算是吸毒吗?

[叶国兵]:吸毒是采取各种方式,使用一些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质,这种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其结果是滥用者对该物质产生依赖状态,迫使他们无止境地追求使用,一旦吸食成瘾,将无法自拔。吸毒不等于吸毒成瘾,多次吸毒必然上瘾,所以尽量一次都不要尝试。实践中我们对偶尔吸食一次毒品或是吸食过毒品但尚未成瘾的人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治安处罚。

[网友XXX]:吸毒成瘾人员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戒毒?

[叶国兵]:戒毒的方式有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

[网友XXX]:我老公吸食冰毒已经两年多了,请问我们家属可以送他去自愿戒毒吗?

[叶国兵]:可以去自愿戒毒,尽快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并批准的正规戒毒机构去戒毒,千万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那些不科学的宣传,如“几天内根治毒瘾”、“包治心瘾”等等。

[网友XXX]:我是一名高中生的父亲,很害怕自己的小孩误入歧途,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毒品?

[叶国兵]:1、以身作则,远离毒品,在孩子面前作榜样。

2、家长要学习、了解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知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老师。

3、做孩子的朋友,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及时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随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发现孩子长时间停留在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时,应及时教育纠正。

6、教育孩子谨慎交友,学会自我保护,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在公共场合注意自身安全。

7、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异常表现,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辨别。

8、如果发现孩子吸毒,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戒除毒瘾。

[网友XXX]:我是一名被公安机关查获过的吸毒人员,每次在外出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办理住宿等时都会被公安机关尿检,给我带来很大的不便,我该怎么办?

[叶国兵]:公安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依据对吸毒人员登记情况、现实表现和活动规律,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对那些戒断3年未复吸的人员不再实行动态管控,在乘坐交通工具、住宿等就不会再被公安机关检查。但是,由于吸毒一旦成瘾很难戒除,复吸率高是全世界戒毒领域都面临的难题,因此,对于认定为戒毒3年未复吸的人员不再纳入动态管控,并不意味着公安机关完全放任不管。公安机关仍在日常基础工作中对这类人员进行社会管理,一旦发现其确有复吸行为,仍将依法对其采取行政处罚和相应的戒毒措施。

[网友XXX]:我是一名在校学生,我想请问一下有没有帮助学生防范合成毒品侵害的小知识?

[叶国兵]:1、了解合成毒品真相,减弱好奇心。吸食合成毒品既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又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2、坚决拒绝同伴吸毒的要求。97%以上的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受朋友“邀请”。为了解决毒资,很多吸毒者会采用多种手段引诱他人吸毒。如“吸毒能治病”、“吸食冰毒很时尚,有钱人才玩”、“偶尔玩一玩不会上瘾,可以彻底释放压力”、“玩这个就是提神,还可以减肥”。接到这样的邀请时要保持警觉,可借故离开,并考虑终止朋友关系。

3、在娱乐场所要提高警惕。在娱乐场所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留意易拉罐等饮料是否有被注射的针眼和开封迹象,离开座位时做好有人看管饮料和食品,避免因误食毒品而上瘾或遭到性侵犯。怀疑场所内有人吸毒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惊慌而加重对方的不正常反应,同时及时抽身报警,避免伤害类事件的发生。

4、不为他人保管、投递、买卖不明物品。近年来,贩毒集团常常采取诱骗的方式,利用不明真相的人从事贩毒活动。如果被委托保管、投递、买卖的物品是毒品,在没有证据的条件下,有可能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贩毒者的同谋。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用毒品来满足某种心理需求。学会有规律的生活、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正确应对压力、保持良好情绪。

6、遵照医嘱,合理用药。不能滥用镇痛、镇静、减肥、安定、止咳类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产生与毒品一样的效果。

[网友XXX]:人民群众发现毒品违法犯罪该怎么办?

[叶国兵]:我省出台了打击毒品犯罪举报奖励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奖励金额从1000元至50000元不等,希望大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可拨打电话110或是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受理涉毒举报热线电话0791-87288626、15270890351,也可直接通过微信举报:15270890351(全民禁毒);互联网举报邮箱:15270890351@163.com

[网友XXX]:我家有房子出租,如果我发现有房客在我家出租的房子里吸毒怎么办?

A:发现有人吸毒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同时也会保护举报人的隐私。

[主持人]:通过叶厅长的介绍和各位领导的解答,使广大网友在毒品识别、家庭防毒、拒毒知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毒品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主持人]: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叶厅长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广大网友朋友说的呢?

[叶国兵]:希望广大网友能够掌握禁毒知识,了解毒品危害,加强自我保护,自觉远离毒品。在此基础上,希望大家积极关心和参与禁毒工作,积极投身禁毒公益事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与参与,再见!